当前位置: 首页 > 调查研究 > 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社科研究
戴振涛:“群众敢首创”的兴化实践
发布时间:2024-04-16 15:57 信息来源:社科联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图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活力,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勇于担当新的历史使命。新征程上,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同人民群众一道创造新的伟大奇迹。

图片

一、新时代激发“群众敢首创”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句话深刻阐明了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历史发展至今,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了无数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充分认识激发“群众敢首创”的重大意义,让其深深扎根水乡大地,发挥最大作用和效能。

“群众敢首创”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一致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它所要求的是人的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在社会发展浪潮中,人民群众通过实践和创造让自身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所展现出的个人天赋、无限潜能和创新意识等无一不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为群众“首创”提供了更多优越的机遇和条件,使人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因此,可以说激发“群众敢首创”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体现,更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群众敢首创”是推进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

  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之所以能够历经重重磨难和考验,关键就在于不断从人民群众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创新理论,并运用这些重大理论成果指导群众实践。在这个交互过程中,人民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群众首创思想进一步升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家庭联产承包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从基层民主自治到“枫桥经验”的形成等等,创新实践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首创智慧和共建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仍需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激活“群众敢首创”的意识,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不竭动力。

“群众敢首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作出了新的论断要求,可见要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纵观我国社会发展历程,各种社会矛盾和急难险重问题交加凸显,给现代化建设事业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但是,我们党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广泛凝聚起人民群众敢于首创的力量和决心,解决了我们党困扰多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也标志着我们向着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能否继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群众敢首创”是决定性因素。面向未来,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广大群众永远是我们最可靠的依托、最强大的力量,唯有坚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凝聚群众创造智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变成现实。

图片


二、扎实推进“群众敢首创”的兴化实践

  “群众敢首创”精神贯穿着整个兴化发展的历史,面对地势低洼、水害频繁的自然环境,兴化先民秉持“首创”精神,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坚持垒土,终于建成了世界级“双遗产”——垛田奇观,而“垒土成垛、择高向上”的首创精神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兴化人。

“群众敢首创”点燃县域经济新引擎

  兴化市委市政府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指导思想,注重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出台《工业经济、开放型经济奖励实施办法》《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兴化市加快人才集聚助力高质量发展“双六条”举措》等一系列政策,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把群众的首创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水乡大地创业创新的氛围浓厚,2021年兴化地区生产总值首破千亿大关,2023年达到1154.93亿元,连续多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市和工业百强市。期间,全市涌现出不少“首创”典型,例如,竹泓镇返乡大学生丁松用互联网思维+传统木船技艺,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而竹泓镇也因木船而兴,百姓因木船致富,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木船之乡”;依托兴化市网络名人联盟党委党建服务中心,抖音主播为家乡的农产品代言,以“直播带货”助推农民致富,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从回收废品到全世界最大的不锈钢原材料及制品集散地,戴南镇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群众敢首创”精神的生动写照。

“群众敢首创”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群众是社会治理的主体,兴化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把握群众愿望、尊重群众首创、集中群众智慧,出台《兴化市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奖励办法(试行)》等政策,激励基层群众深度参与社会治理,打造“兴有善治”特色品牌,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兴化实践,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以昌荣镇安仁村为例,该村坚持党建引领,以环境整治为切入口,成立亲娘舅调解工作室,广泛开展“四出四助”活动,即:“出智、出钱、出工、出物,助困、助卫、助绿、助美”,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筹集“金点子”近90条,捐资近250万元,群众出工近200个,捐出物品超50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美丽安仁”获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和谐安仁”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治理有效的关键就在于激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从“局外人”到“主人翁”的转变,真正让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佳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用“群众首创”智慧为和谐兴化贡献力量。

“群众敢首创”实现文化强市新突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血脉灵魂,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强市,要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既是文化强市的创作者和推动者,又是惠及者和享有者。兴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名城的背后离不开百万人民的“首创”伟力。以文学创作为例,兴化拥有“中国小说之乡”“中国文学之乡”两块国字招牌,从施耐庵、张宗臣、陆西星、郑板桥、刘熙载等古代大家到毕飞宇、王干、费振钟、朱辉、庞余亮等现代名家,形成独特的“兴化文学现象”,民间有着大量业余写作爱好者,形成里下河文学创作的独特风格。目前,兴化走出中国作协会员23名,江苏省作协会员80名;4人5次获鲁迅文学奖,10人20次获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1人获茅盾文学奖;市级注册文学团体8个,乡镇、校园自办文学社等30多个,兴化市作协拥有400多名会员。如今兴化文学创作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充分展现了群众“首创”精神的伟大,文学创作的主体是群众,作品呈现的是日常生活,目的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满足群众文化期待。

图片

三、整合力量服务“群众敢首创”的对策建议

  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人民永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只有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人民群众的首创力量在干事创业的大好氛围中竞相迸发,才能创造出更加令人瞩目的非凡成就。

尊重首创精神,营造群众想首创的“好环境”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潜力和聪明才智,发挥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营造良好首创氛围,要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真心实意尊重群众、相信群众,切实加强与他们的密切联系;要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源源不断地把优秀人才吸收进来,以榜样首创的示范引领带动群众首创;要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好群众合理诉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拿出更多创新举措,以惠民成效来回应群众关切。

集聚人才力量,搭好群众能首创的“大舞台”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强度的创新动能和高密度人才资源支撑。要高度重视人才平台建设,搭建人才流动载体,拓宽吸收优质人才路径,提升人才团队服务水平,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给“敢首创”者搭建宽阔舞台;要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回引工程,完善招才引智机制,努力建好用好人才公寓、创业家园,为各类人才集聚发展、创新创业打下坚实基础;要着力培育和赋能社区能人、党员骨干、社会组织等首创群体和队伍,引导其加强自身建设,持续增能,发挥群众活力,打造居民自治“大舞台”。

畅通献策渠道,充盈群众善首创的“蓄水池”

  走好群众路线,是永不过时的制胜法宝。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必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既要“开门迎客”,又要“下沉串门”,充分调动群众参政议政热情,鼓励群众踊跃建言献策,让群众的好建议、金点子源源不断汇集,成为科学决策的好帮手。搭建社区、业委会、小区物业、网格员、党员群众多方主体参与的协商议事平台,吸纳群众意见,探讨解决之策;发动支部书记、网格员、党员楼组长下沉小区当好“民声接收器”,说话有人听、意见有回应,提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群众自己议事,语言更“通”,话题更“同”,也更加“敢首创”,从政府牵头到群众主动,让群众变成真正的“当家人”。

完善保障机制,守牢群众敢首创的“大后方”

  群众敢首创,需要政府完善群众创业创新政策体系,建立创业保障机制,让想首创群众免除后顾之忧,让敢首创群众失败有退路,为群众创新创业提供兜底保障。拓展就业渠道,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点对点集中劳务输出、完善就业创业辅导等举措实现精准就业,确保群众稳得住、无顾虑、有就业;完善扶持政策,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简化创业贷款审批流程,确定产业指导目录,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建立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优质创业服务;提升创业保障,探索建立创业失败人员保障机制,健全鼓励创业和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对新创业失败人员给予适当社会保险补贴。

善用首创成果,打造群众首创的“聚宝盆”

  加大群众首创成果的转化,这是支持和鼓励“群众敢首创”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群众可持续敢首创的内在要求,更是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群众首创成果不能仅停留在纸面上头脑中,存在于群众民间,要将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促使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为群众首创成果转化搭桥牵线,帮群众出谋划策,帮企业开拓市场,加大创新成果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群众结合实际大胆应用,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改进升级,使“金点子”结出“金果子”,实现成果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