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没有了野生江鲜,但海鲜、湖鲜、河鲜货源充足,大厨们凭借高超厨艺,因地取材、应时而变,以自己的匠心为供奉,把这些普通食材做出“江鲜”般滋味,让靖江菜跟上时代、拥抱大众。
(一)守护传承经典,留住乡愁归处
蟹黄汤包成一绝。靖江的蟹黄汤包已有2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就享有盛誉,是中国四大名点之一,传承至今生生不息,给予靖江人的是一种陪伴,更是浸透在骨子里的乡愁。蟹黄汤包不是吃,而是喝。它皮薄如纸,几近透明,稍一动弹,便可见里面的汤汁在晃动,仿佛吹之欲破。将液体的鸡汤包进固体的面皮里,需要转化它的形态,这是一门独门秘技。这一摇一晃,内含乾坤;一吮一吸,是无可比拟的人间至味。2018年5月30日,靖江蟹黄汤包的巨幅广告出现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上,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看到了靖江独特的美食。如今靖江的汤包店有上百家,但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变化,蟹黄汤包手工制作的传统不变,它依然只能在掌心的温度下绽放出光彩。靖江还成立了汤包文博馆,作为非遗传承基地,成为2022“水韵江苏·网红打卡地”。

靖江蟹黄汤包
肉脯销量居第一。人在他乡,胃在故乡。靖江人无论走多远,都难舍家乡的猪肉脯。猪肉脯源于新加坡,1936年传到靖江,是当时零食中的奢侈品。靖江与福建漳州、广东潮汕并称中国三大著名肉脯产地,作为“中国猪肉脯之乡”的靖江,肉脯销量位居全国首位。肉脯选料精细,甄选猪后腿肉,一斤鲜肉只产6两肉脯,切的肉片都是惊艳的2.5毫米,拌上鸡蛋、糖等辅料,再用鱼露和几十味香料调制烘烤,其味甜中带咸、咸中带鲜,有着“轻薄干香、殷红浮脆”的独特感受,成为百姓念念不忘的舌尖美味,不仅跨越了时间,从民国传承到了现在,也跨越了地域,从靖江走向了全国。2024年1月,全国首个以肉脯为主题的文化博物馆——中国肉脯文博馆在靖江开馆,成为泰州文旅打卡新地标。
马桥馄饨最有名。馄饨起源于汉朝,原本用于祭祀。古代人认为这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浑沌”,依据中国造字规则,后来才改称“馄饨”。靖江人喜欢吃馄饨,馄饨店遍布城乡,但以马桥馄饨最有名气。它介乎北方饺子和南方云吞、抄手之间,前者皮厚馅重太过实诚,后者皮薄馅寡缺乏回味。也许是因为靖江既连江淮根系,又得吴越之风的原因,马桥馄饨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味,一般是素馅儿的,如青菜、芹菜、韭菜等,肉馅的很少。每只馄饨里包一只淡水虾,汤是用大骨头熬成的。另外,刀鱼馄饨也不同凡响。馄饨皮选用上等面粉加入蛋清和鸡汤代替水来和面,把刀鱼和蔬菜剁成细茸后制馅,入锅煮熟后像翡翠雕成的工艺品。现在没了刀鱼,改用鳜鱼肉、大虾、猪肉、鸡胸肉,再配上韭菜制成“四鲜馄饨”,入口异常鲜美。
(二)手持烟火谋生,心怀诗意做菜
靖江现有1万多名注册厨师,其中高级技师、特级厨师100多名,200多名厨师受聘于中国驻外使领馆。在他们眼中,烹饪不仅是一项谋生技能,更是对美味的诠释和生活的态度,是足慰平生的一碗人间烟火。
有令人叫绝的天作之合。苏轼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至今还是做红烧肉的最高“理论指导”,但靖江人更喜爱肉烧香沙芋。靖江的香沙芋是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于2012年在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初露头角,其硬糯兼备,易酥不糊,甘香可口,有独特的板栗香味。中医称肉烧香沙芋是绝配,可以滋阴润燥、益气养胃。当芋头与猪肉相遇,就像注定的缘分,一场美味的狂欢便在锅中上演。芋头吸取了猪肉的油脂,变得滑嫩可口;而猪肉也因为芋头的甘甜而更加鲜美,“下饭”,是对这道菜的最高评价。

烩香沙芋
有令人动容的惊艳邂逅。靖江市季市镇夏天招待贵客的夏水汤,选用去骨黄鳝肉放入油锅煎炸,再捞起来放入籽虾、蛋皮一起烧煮,加入姜片、料酒,大火熬制成豆浆似的浓汤,白中微透一丝奶黄,不浑不腻,几点葱花浮在汤面,是碧水中的浮萍,虾和鳝丝隐在汤中,又似鱼虾戏水。平时吃螃蟹,大多是采用蒸、炸、炒的做法,但靖江人将它与鲫鱼、鸡蛋一起放入砂锅煨汤,取名“六月黄蟹笃鲫鱼”,成为夏季一道经典名菜。
有令人击节的相见恨晚。比如雪菜豆瓣汤,是用虎头鲨腮下形如豆瓣的月牙肉,加上雪菜制作的羹汤,恐怕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上世纪70年代,接待西哈努克亲王的国宴上就有这道名菜,雪菜的酸爽,衬托出鱼肉的鲜美,荤素搭配得相得益彰。虎头鲨个头不大,以小鱼小虾为食,外表土褐色,但肉质肥嫩、洁白,是水乡独特的河鲜。当时虎头鲨并不值钱,不过现在因产量较小,要吃此羹,就有点奢侈了。宋代文献《玉食批》称:一小碗,耗鱼108尾,得“豆”216粒。按现在虎头鲨时价算,成本就要大几百。
(三)汇集百家之美,成就一城之奇
靖江菜最大特点是兼容并蓄,与流淌千年的长江文化一脉相承,它既传承淮扬菜的清鲜,又不乏苏杭菜的甜润,还有些川湘菜的热烈,仰仗的是厨师的精湛技艺,形成了平中出奇、别具一格的菜肴风格,其品位见之于细微之处,体现的是优雅与精致。
菜品讲究独具特色。靖江菜以精细著称,取材崇尚新鲜,善用百物,一菜一蘸都独具匠心。如季市镇老汁鸡采用的卤汁,要用4种油料和18种香料熬制;蟹黄汤包需要30多道工序,依据蒸炉的火力不同,严格控制蒸煮时间,前后误差不过几秒;而用河蚌、荸荠、燕竹笋合三为一制成的肉圆,则体现了粗菜精做的饮食智慧。普通的鳝鱼,能烧出30种口味;一只羊,可烹制成40多道菜品的全羊席。靖江菜既注重原汤原汁,轻油忌辣,强调菜肴本味;又注重配色,给人以浓淡相宜之感;还讲究造型,每一样都经得起品味,每一口都充满了精致和细腻。靖江美食的这般“娇气”和“讲究”,不仅成就了自身特色,还带旺了餐饮旅游,仅今年春节假期,客流量就突破30万人次,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21.24%。
季市老汁鸡
烹制讲究传承创新。很多美食并不是靖江首创,但却在靖江得以发扬闻名。比如蟹肉炒饭,这本是广东一带的传统风味小吃,在米饭中放入蟹肉、西葫芦和鸡蛋炒匀。但靖江人只放入蟹肉,味鲜至极,取名“金盘银珠”,成为婚宴中不可或缺的菜品。靖江烧羊肉也与众不同,将鳜鱼与羊肉同烹,鱼羊组合本为鲜,但又怎一个“鲜”字所能囊括。红烧划水是上海周边城市的一道家常菜,靖江人选用青鱼尾巴作原料,用精湛的刀工塑形,以腌、煎、炖多种手法烹制,肉质特别滑嫩,上海游客食后都认为无出其右。真正的美食,其实无关食材是否昂贵,而是技术和心血的体现。即使是简单的豆腐,靖江人也能变幻出许多花样,像东兴老豆腐、豆腐鳗鱼、咸黄鱼烧豆腐、泥鳅钻豆腐、大烧豆腐等都已成为当地菜谱中的名菜。

提汤羊肉
环境讲究舒适温馨。靖江人崇尚吴越文化,骨子里浸润着江南风情。餐厅的布置很优雅,摆设也精致,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用心和品位。靖江作为中国山水盆景名城,把“立体的画,无声的诗”渗透到美食制作,比如冷盘的造型就好似盆景,搭配时令菜品的还有绿植元素,令人赏心悦目。用餐的过程,你能体会到一种恰到好处的“仪式感”,从领座、倒茶、点菜、上菜、布菜、换碟,直到离席送客,服务员始终相随左右,热情周到,让人如沐春风。饭店不论大小,讲究干净整洁,靖江一代名厨邢天锡,入厨从来不穿工作服,身上却无半点油污,重要场合甚至还穿毛料制服掌勺。即便是街边的小饭馆,虽然店面简陋,但收拾得干干净净,氛围感十足,再加上独特的招牌菜,也能营造出家一般的温暖氛围。这些“蛰伏”于小城的精致餐厅,在变化的时代中延续传统的味道,像星星点点的灯火,映耀在小城百姓生活的长廊,镶嵌在靖江游子记忆的星空。
聚沙成洲,打造美食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