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调查研究 > 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社科研究
苏超的“泼天富贵”,泰州应当怎样接?
发布时间:2025-07-04 16:28 信息来源:社科联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图片


6月29日晚,泰州体育公园迎来了一场万众瞩目的对决——“苏超”联赛泰州队主场迎战徐州队。一瞬间,泰州体育公园成了欢乐海洋。

“苏超”赛事风起潮涌、如火如荼,赛场内外好评如潮,迅速成长为现象级文体旅融合盛宴。“苏超”现象宛如一股清流,一经问世,便一飞冲天,造成燎原之势,刷新了人们固有认知,重塑了足球运动内涵,展示出新时代江苏城市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打造出新时代文体旅融合新局,挖掘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发展富矿。


PART.01

“苏超”现象尽显江苏城市风流


赛场上激情澎湃,网络上热闹非凡。“苏超”现象成功推动了内需增长,透视出江苏各地城市间良性竞争格局,展现出江苏各地的城市魅力,“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苏超”业已成为江苏人文经济学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典范。

文化硬核是根本。“苏超”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出地域文化认同的集体觉醒。显而易见,赛事只是载体,本土文化才是内核,唯有让亿万观众网友在观赛中深度感触城市灵魂,才能产生持久吸引力。文化玩梗,诸如楚汉对决、南哥之争、常州自嘲等,让城市以幽默的方式打开核心竞争力,祭出文化自信、人文素养,亮出城市本色、城市文明,把赛事需求变成城市IP放大器,促使文化生产力和城市吸引力聚合叠加,凸显出江苏各地城市发展向心力,显示出各地城市“表面散装乱斗、实则你追我赶”“各美其美、奋勇争先”的良性竞争局面,彰显各地市民对自己城市和城市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这所有一切,都归因于江苏各地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双重托底。

全民参与是基础。“苏超”爆火成现象级赛事,能够跻身网络顶流,充分展示出草根足球的破圈密码,在于群众蕴藏的无穷实践伟力,在于群众创新的无限可能。“苏超”站稳了群众立场,让足球运动返璞归真,呼应了群众的内心夙愿,满足了群众的精神需求,赢得了群众的喜爱追捧,甚至为中国足球提供了涅槃契机和重生思路。“苏超”现象真正打通了群众需求的任督二脉,实现了文旅资源供给和赛事场景深度融合,让一场草根足球运动盛宴撬动起了万亿级市场。

先行先试是关键。“苏超”现象的本质是情绪消费,把群众的情绪价值拉满引爆。以政企协同赋能文旅为大招,率先将“体育赛事”升级为“赛事经济”,持续放大文体旅联动效应,把区域赛事变为经济引擎,不断为消费升级浪潮圈粉助威,造就出江苏文旅营销的破圈之道。“苏超”模式成功展现了体育大众化、地域文化IP化和政策创新协同的多重变奏,其影响力迅速从江苏拓展至全国,乃至全球。“苏超”模式对于区域性甚至全国范围内赛事文化多元化创新,对于拉动内需、畅通国际国内大循环、进行国际间价值迁移和价值重塑等提供了经典范本。


PART.02

泰州文旅的“苏超”机遇


6月29日的“运河德比”已经落下帷幕,给我们留下无尽思考。徐州泰州对决,既有竞技的火花,也有两地文化的交流与情感的碰撞。毋庸置疑,“苏超”赛事以“地域文化+体育竞技”模式成为现象级IP,为江苏各地带来巨大流量、消费增量。泰州需紧抓这一契机,将赛事热度转化为文旅品牌长效动能,通过“乐游体验”“乐学文化”双轮驱动,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跨越。

以“苏超”为媒,激活“乐游泰州”体验经济。一是赛事引流,全域联动。借鉴姜堰区“凭苏超门票免费游景区”模式,将优惠范围扩展至全市48家景区及凤城河游船半价项目,形成“看球赛+游泰州”的闭环体验。二是早茶拉动,味觉留客。结合“苏超”推出早茶福利,免费品尝五味干丝、秧草包等,设计“早茶地图打卡赛”,联动泰州早茶集团与本地老字号,打造“舌尖上的赛事记忆”。三是夜游促动,延长消费链。整合凤城河夜游、非遗夜市、古罗塘街区等场景,开发夜间消费集聚区,打造“苏超”主题夜经济,融入赛事热梗,增强游客参与感。

以泰州学派为核,打造“乐学泰州”文化IP。一是打造平民儒学研学线。围绕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即道”思想,在王艮故居、崇儒祠等遗址开设“平民哲学讲堂”,结合“苏超”球迷互动,设计“足球与人生”思辨沙龙,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二是深化“三水”文化沉浸体验。利用溱湖湿地、古盐运河等“三水”资源,开发“水韵泰州”研学课程,如湿地生态课、盐运河历史VR展,联动“苏超”环保理念,如“人走场净”文明观赛行动,倡导生态与人文共融。三是文创破圈,赋能赛事IP。推出“泰州学派金句文创”,如“日用即道”主题球衣、哲学书签,并联合“三水雅集”市集开设文创快闪店,让文化符号触达年轻群体。

实施长效协同,从“赛事流量”到“城市品牌”。一方面,服务升级,强化“泰周到”口碑。延续“文明旅游志愿者”“免费公交停车”等惠民服务,将“苏超”期间的临时举措常态化,提升游客复游率。体旅融合,培育产业生态。依托姜堰“康养名城”体育资源,如铁人三项赛、女足基地,开发“足球夏令营”“溱湖骑行赛”等衍生产品,形成“观赛+运动+康养”产业链。另一方面,数字营销,放大热梗效应。借助“阿泰家的400亿”等“苏超”网络热词,策划泰州早茶哲学等短视频挑战赛,联合KOL推广“泰州48小时微度假”线路。“苏超”的爆火为泰州提供了“出圈”窗口,但文旅品牌的持久生命力仍需根植于文化厚度与现实体验。通过“乐游”与“乐学”的双向赋能,泰州有望从“赛事流量地”升级为“文化目的地”,让“祥泰之州”IP随“苏超”热潮奔涌向前。


作者为江苏省社科院泰州分院文化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