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调查研究 > 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社科研究
焕新出圈:推进泰州非遗保护与传承
发布时间:2025-02-25 09:37 信息来源:社科联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图片

赣剧《牡丹亭·游园》走进高校,在学生间掀起“蹭课潮”;“今世簪花,来世漂亮”,泉州簪花备受年轻人追逐“打卡”;“以漆为笔,以扇为纸,一半人为,一半天成”让扬州漆扇被赋予了新生;潮汕英歌舞亮相古镇,游客纷纷“上头”;蜀锦蜀绣闪耀成都大运会,成都非遗很“出圈”。在各地非遗竞相出圈和消费者文旅体验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迎来新态势、新契机。

一、泰州市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整体梳理

1.非遗资源梳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定义与分类标准,截至2014年,泰州市第一批至第五批非遗共计104项,扩展项目10项目,合计114项目。其中,国家级非遗9项,省级非遗48项,市级非遗57项。2024年5月,第六批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拟推荐项目52项。

2.非遗保护与传承现状梳理

政策支持。2022年11月,泰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布了《关于印发〈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2024年1月,泰州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

非遗焕新出圈。非遗焕新出圈是指对非遗的创新性转化与发展,使其在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常见于非遗与文创产品、旅游空间与场景营造、新媒体平台等多途径的融合与应用。

非遗与文创产品。以泰州凤城河景区作为核心区域,经过实地走访调研,选取木船模型、黄桥烧饼、孤山泥狗子、泰州早茶、高港宫灯、口岸虎头鞋作为泰州市市级以上非遗与文化产品融合的实证例子,将泰州非遗与文创产品的融合与应用指标拆解为文化载体/内涵、焕新方式、文创类型三个子指标。梳理实证例子发现:文化载体/内涵方面涵盖了歌曲、故事、传说和匠人精神;焕新方式侧重于形式、口味、包装、颜色、材质、内涵、元素应用的焕新;文创类型涉及了特产礼盒、挂件、人偶、模型等内容。

非遗与旅游空间、场景营造。通过走访泰州凤城河景区、泰州市博物馆、靖江东线第一帆纪念公园、泰州溱湖绿洲度假村、泰兴马甸水利枢纽风景等3A级以上景区、乡村旅游点和博物馆,发现非遗与旅游空间、场景营造以非遗主题旅游空间、非遗主题活动、非遗互动体验区、非遗展示区为主要形式;展示方式表现为动态操作展示和静态照片展示;互动时间分为定期互动、不定期互动和无互动。

非遗与新媒体平台。非遗与新媒体平台的结合为非遗的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和路径。小红书、抖音是新媒体平台的典型代表。小红书搜索泰州市部分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关键词获得了相应笔记数量,笔记数量因话题热度而异,抖音模糊搜索“泰州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用户,显示出刘正坤省级非遗传承人(靖江宝卷)、哥从茅山来、扬派盆景—镇山、永干木船、海陵石锁迷、海棠春茶社、世泽堂非遗工坊、兴化市淮剧演绎有限公司等用户,通过点击相关抖音账号,发现粉丝数、作品数、公开群、店铺商品数等数据差异显著。

二、焕新出圈:推进我市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路径思考

1.跨界融合,聚焦市场需求,塑非遗文创之韵

聚焦市场需求,跨类型融合是非遗项目焕新出圈的风向标。要充分推动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与文创产品跨类型融合应用。

民间文学与文创融合应用。年轻人对桌游的热情激增,成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从“兴化韩乐吾的故事”、“吉高的传说”等民间文学中提炼人物、角色等元素,以民间文学为故事背景,融入到桌游、卡牌游戏或者剧本杀布置背景、道具中,让年轻人在游戏中轻松感受民间文学的灵魂人物与角色。

传统舞蹈与文创融合应用。新国风崛起唤醒了传统文化的活力。牵驴花鼓、千户狮子舞、莲湘(姜堰滚莲湘)作为泰州市传统舞蹈,活泼欢快、特征鲜明。依据古代牵驴、舞狮子、滚莲湘等经典造型、动作、服饰和道具,进行改良创意设计与符号提取,将其融入化妆品、动漫、服饰、家居等国潮流领域,激发年轻人的符号探索欲。

传统音乐与文创融合应用。溱潼窑工号子、兴化民歌等泰州市非遗音乐融入了农民、窑工、渔民等底层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文化背景,非遗音乐与文创的融合应用可以从兴化、姜堰、靖江地区农民、窑工、渔民等人物形象角度入手,抽象出渔、窑、耕、读主题人物形象和劳作场景,制作形象、场景关联纪念品。与此同时,裁剪窑工号子、兴化民歌的精彩片段,制作普通话、地方话版本音乐二维码,将二维码巧妙印刷至主题纪念品上,或制作音乐礼盒,让泰州传统音乐真正流动起来。

注重地域文化、实用性。部分传统技艺、美术文创在地域文化、实用功能方面稍逊一筹。孤山泥狗子体积小巧、造型乖巧可爱,拥有县令传说、神狗驱邪、孤山寺传说,在捏制过程中通过刻画“平安”、“顺遂”、“清正”、“廉洁”等文字,体现孤山泥狗子的文化内涵,也可设计适配的外包装,利用外包装进行故事展示。高港宫灯为榫卯结构,精致细腻,在宫灯绘画处配以适当的文字或图片,以展示非遗传承人的敬业精神和精业精神,也可改造中国结,在显眼处绣上“精”、“匠”等字,彰显高港宫灯的精湛工艺和匠人精神。易拿、易放、易保存是文创设计的基本准则。为了解决陶瓷泥哨的易摔易碎问题,需要多角度协同优化,即尝试采用新型材料、加强展示、运输保护,抑或在泥狗子身上留孔挂绳,便于文创产品的展示、运输和保存。为了提高高港宫灯的实用性,可考虑缩小高港宫灯尺寸、改良高港宫灯材质、安装宫灯提手、变革宫灯使用范畴,将宫灯的非遗传承与使用功能合二为一,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

2.跨域联动,推进资源整合,造非遗交互之境

区域联动,资源整合是非遗项目焕新出圈的倍增器。

跨区域整合资源。充分利用一核、三轴、两极的非遗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在兴化市、姜堰区、高港区等区域分别遴选1家4A级以上景区作为当地综合性非遗旅游空间、场景示范区,推动示范区与泰州凤城河景区、溱湖国家湿地公园跨区域联动,即示范区营造实体非遗旅游空间、场景,泰州凤城河景区、溱湖国家湿地公园虚拟展示示范区非遗旅游空间、场景,利用人工智能手段和技术实现同步虚拟展示。

营造交互环境。非遗旅游空间、场景的客源以市民和游客为主,根据客源的特征、客源人流量以及交互体验方式,推动现场交互体验和虚拟交互体验相结合。泰兴马甸水利枢纽风景区、牧城公园、泰州博物馆等客源主要为本地市民,虚拟互动与不定期现场互动是不可或缺的。泰州凤城河景区人流量大、市民、游客络绎不绝,虚拟互动与定期现场互动更加适合。

在景区的主要干道、非遗旅游空间、场景,以虚拟现实技术、增强显示技术、数字人技术为基础,实现全域投影实时渲染、触屏互动,再现木船制作技艺、泰兴砖雕、靖江竹编、溱潼砖瓦制作技艺等非遗表演场景和制作过程,能够有效增强游客的非遗文化认同感和传播力。此外,现场交互与虚拟交互相辅相成,定期现场交互将非遗体验引入高点。现场交互以即兴互动、研学互动、场景带入互动为主,现场交互要打破传统的单项动态、静态展示,借鉴泉州簪花和赣剧进高校案例,让市民、游客参与干丝、汤包、黄桥烧饼制作的阶段性过程或全过程中。情景式将游客带入淮剧、泰兴花鼓、茅山号子等传统戏剧、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中来,通过换装、换造型、唱几句、舞几下的方式增强现场氛围,沉浸式感受泰州非遗文化的魅力。

3.跨型协同,引领用户关注,燃非遗参与之热

跨型协同,引领用户关注,燃非遗参与之热是非遗项目焕新出圈的引爆点。

制造话题。制造话题是非遗出圈、吸引用户的起点。在泰州非遗项目中,泰州非遗早茶作为民俗与美食非遗的双重代表,关注度高,迎合了年轻群体,尤其是女性用户的探索需求。因此,泰州非遗早茶成为制造热点话题的最佳选择。

裂变宣传。宣传主体的影响力决定了宣传的范围、裂变的速度,文案、照片、视频决定了宣传的深度。官方账号、博主、网红、非遗传承人、市民成为泰州非遗早茶小红书宣传的首选对象,通过开设“泰州非遗探探”、“泰州非遗美食官”等官方非遗账号,联合博主、网红的力量,配备深受小红书用户喜爱的主题“泰州非遗早茶city不city”、“绝绝子的泰州非遗早茶”、“在泰州非遗早茶躺平”,进行文案铺设、照片打卡、视频剪辑进行裂变传播。

跨型协同。借助泰州非遗早茶话题,凝练泰州其他类型非遗的文化符号,巧妙融入泰州非遗早茶的文案、照片和视频中,吸引关注,以流引留,带动其他非遗的热度。以孤山泥狗子为例,将国风化、呆萌化的忠犬形象高频刷新在泰州非遗早茶的背景、餐具、桌椅、入镜者衣服等物件上,制造泰州非遗早茶与泥狗子的话题,并留下悬念,再通过孤山泥狗子非遗传承人的专题介绍为用户释疑,跨型协同,合力提高泰州其他非遗类型的小红书影响力。

互动引流。从粉丝到社群再到商品的转化能够稳定维持泰州非遗的热度,推动泰州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以抖音用户扬派盆景—镇山为例,要提高粉丝的利用转化,离不开高质量内容、持续的更新、引入社群、维护粉丝和商品输出。内容方面,结合粉丝的需求,聚焦于盆景的精细制作流程、创意盆景的制作、盆景的场景应用与搭配,将盆景视频向艺术与生活方向延伸;时间方面:由于作品停更,互动性直线减弱,只有持续的非遗扬派盆景作品更新才有助于维持粉丝数量;引入社群:通过在抖音作品的简介、评论或直播中添加社群链接或二维码,引导粉丝加入,也可以使用抖音挂件功能,让粉丝在观看作品时能够一键加入;维护粉丝和商品输出:定期进行扬派盆景知识互动、举办线上抽奖活动、提供社群优惠券、限时折扣,激发粉丝的活跃度,增强粉丝的活力。与此同时,上架扬派盆景链接,为粉丝提供非遗商品购买途径,实现用户粉丝—社群粉丝—商品转化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