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医药城,作为泰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历经十多年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蜕变,已成为泰州以创新为主导模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2024年以来,中国医药城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连续两年跻身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十强,产业集聚态势和快速发展势头日益显现。然而,随着技术迭代、新业态涌现和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创新,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在产业、技术、人才、环境等方面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如何提升中国医药城竞争力影响力,持续发挥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更大承载作用,推动产业更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产业经济上,立足产业基础,放大特色优势,利用全市优势资源,加快构筑医药城特色产业高地。一是着力提升产业能级。围绕生物医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等主导产业,进行产业链的补链、强链、延链工作。如加强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新兴领域的项目引进与培育,补齐产业短板;引导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开展上下游一体化经营,如大型药企不仅专注于药品研发生产,还可拓展至医药流通、医疗服务领域,打造全产业链生态;支持中国医药城内企业与国内顶尖的医科大学、国家级科研院所共同设立研发中心,针对肿瘤、罕见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全力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产业能级提升,着力打造更具比较优势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二是在优质增量上求突破。基于园区现有的产业根基,需从增量挖掘与存量优化这两个关键维度,精准分析产业现状,明确当下及未来发展目标,并将目标细化到重点企业的产能扩充、重大项目的落地推进以及大品种药物的市场拓展等具体支撑点上。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搭建与区内其他功能园区、重点企业常态化的沟通桥梁,特别在医疗装备智能化升级、原料药绿色生产工艺革新、医用材料高端化研发以及中药现代化传承创新等领域,汇聚产业发展合力,在优质增量上实现质的飞跃。三是拓展产业发展领域。聚焦面向未来的产业新风口,鼓励企业布局基因检测、再生医学、精准医疗等前沿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中国医药城在新兴技术驱动的医药细分赛道上抢占先机,拓展产业发展的技术边界。 要坚持“项目为王”,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园区发展的“强力引擎”与“核心依托”,全力汇聚蓬勃发展的新动能。一是精筑重大项目储备库。实时优化重点产业链招商指南,紧盯跨国巨头、行业头部企业以及关键配套企业,依循产业图谱精准出击开展招商工作,力求签约落地一批品质卓越的优质项目。强化专业评估体系,深化资本层面合作,加大对科创项目与初创企业的引领性投资力度,致力于引入一批极具潜力的高质量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积极主动与央企及行业重点企业加强沟通对接,持续提升中国医药城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与吸引力。二是多元创新突破外资项目引入。大力推进境外招商布局,精心策划并举办一系列高规格的国际招商盛会,借助国际知名咨询公司等专业中介机构的资源优势,吸引有强烈投资意向的跨国企业入驻园区。与此同时,全面统筹已落户外资项目的增资扩产事宜,助力其在园区实现规模扩张与业务升级。三是依托功能平台汇聚优质项目。充分借助疫苗工程中心、耀海生物等平台型企业的独特优势,全力推动创新型疫苗与抗体药项目顺利落地生根。发挥好大动物实验平台、省医疗器械检验分所等专业平台的资源长处,集中力量攻克植介入、有源类医疗器械项目。深挖园区现有企业丰富的产品管线及强大制造能力,积极引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保健品产业链上的关键品种资源,不断丰富园区产业生态。 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全力促进科技、人才、要素等资源向创新领域高度汇聚,以此激发蓬勃发展活力。一是深挖创新平台效能。持续深化与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知名院校的合作共建模式,积极推动其向具备强大研发实力与转化能力的新型研发机构转型。持续加大对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南京医科大学泰州研究院等平台载体的建设投入与运营管理力度,精心构建覆盖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的创新体系。加速推进国家级生物制品研发创业服务中心的建设进程,全力推动 P3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落地建成,不断增强产业对各类创新资源的吸附能力。二是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进一步优化完善医药科技专项政策,切实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扶持力度。精准筛选出一批规模较大、产业带动性强的创新型企业,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深度介入,着力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加速构建层次分明、协同共进的梯次培育体系,全力为相关企业的挂牌上市之路提供全方位支持。积极推动企业融入数字化浪潮,实现上云上平台,全面提升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为创新主体赋能。三是加快医药人才集聚。要广纳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资本金融与市场营销等各类人才,打造中国医药城人才特区。瞄准世界级特色产业人才中心目标,在顶尖人才柔性引进、高端智库建设等方面加强探索,加快集聚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校院地人才协同创新平台、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多措并举引进各类人才。 要全方位深化专业服务、强化要素支撑、拓展开放格局,精心构筑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大幅提升园区对外吸引力。一是构建精细服务生态。着力完善涵盖医药产业投融资、技术成果转化、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等多领域的专业服务平台体系。组建项目招引建设的“金牌店小二”专属服务团队,针对在谈项目,以高效贴心的服务加速其签约落户进程;对于已签约及在建项目,实施重大项目全程代办、其他项目协助帮办的服务模式,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针对建成投产项目,持续加强联络沟通,积极鼓励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为产业创新研发活动提供不间断、常态化的坚实保障。二是精准保障要素供给。依据企业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增资技改、平台收储等手段,全力盘活提升低效闲置工业用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对于亿元以上规模企业,鼓励其踊跃参与省、市科技重大专项 “揭榜挂帅”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对于中小企业,引导其加大研发投入占比,培育打造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企业品牌,从要素层面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三是拓展开放合作版图。与上海张江药谷、杭州医药港、南京生物药谷、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长三角地区一流园区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开展产业研讨、项目对接会等活动。联合打造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创新示范区,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方面,共同设立专项研发基金,组织跨区域的科研团队联合开展研究。与国际知名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探索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模式。持续优化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的办展模式和内容,提升展会的国际化水平。加强与国际媒体合作,加大展会宣传推广力度,提升中国医药城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