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一街儒释道,一部泰州史
发布时间:2025-03-24 17:05 信息来源:社科联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儒、释、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共同构成我们民族的独特精神世界。放眼全国,以儒、释或者道教文化为主题的景区数不胜数。然而,能将儒、释、道文化融为一体的景区,则少之又少。泰州老城区的五一路便是其中之一,被称为“儒释道一条街”,是泰州城十分难得的文化资源,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靓丽名片。

关于“儒释道”一条街的位置,一直有着两种说法。一说是传统版的“一条街”,指五一路西段。这里坐落着崇儒祠、光孝寺、泰山行宫3个重要的文保单位,分别代表着儒、释、道文化,并且三者紧紧相邻,十分罕见。另一说则是加长版的“一条街”,包括整条五一路(含府前路和邑庙街),横贯老城东西,全长约1800米。该段沿途除了上述3个文保单位之外,还有泰州州署旧址、中山塔、学政试院等儒家文化遗存,以及江苏最大的城隍庙——泰州城隍庙。近年来,泰山行宫因被其它建筑遮挡而淡出人们的视线,城隍庙取而代之成为儒释道一条街上“道”的标志。因此,加长版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一街儒释道,一部泰州史。沿街众多的古迹,彰显着泰州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图片

儒家“精神地标”。泰州自古崇文重教、文风鼎盛。南唐以来,代有硕儒,涌现出张怀瓘、胡瑗等众多饱学之士。尤其是明代王艮,创立泰州学派,开创平民儒学先河。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它发扬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同时反对束缚人性,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王艮提出的“百姓日用即道”“满街都是圣人”等思想,引领普通百姓从日常生产生活中寻求真理、追求幸福,开启了儒学民间化、大众化、草根化新风尚,推动了社会进步。万历四年(1576),朝廷批建崇儒祠,专门崇祀王艮。四百多年来,崇儒祠一直是泰州的精神地标。该路段还坐落着另一个重要的儒家文化代表性古建筑学政试院(也称为“扬郡试院”),位于五一路与鼓楼路交汇路口,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重要遗存。这里曾是扬州府属八县童生考秀才的试场,见证了泰州作为江淮地区重要文化中心之一的高光时刻。

图片

佛教“名僧摇篮”。在泰州,最著名、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便是位于五一路上的古光孝寺。该寺原名万寿寺,为东晋时期海陵僧人觉禅法师创建。1600多年来,光孝寺香火不绝,高僧辈出。特别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时任中国佛教会秘书长的常惺法师在此创办了光孝佛学研究社(光孝佛学院),培养了一批批高僧,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和当代海外华人佛教史上,产生重要影响。著名高僧南亭、成一、真禅、雪烦、圆湛、妙然、自立、了中等,皆由此走向全国和世界佛坛。民国初年《江苏名山方丈录》记载,“名山方丈泰籍者占十之七八”。光孝寺现为江苏省重点寺庙,寺内收藏较多珍贵文物。存有乾隆版《大藏经》一部,有7000多卷。赵朴初先生前来参观时,见经书保存如此完好,感慨“绝无仅有”。此外,还有隋唐时从印度传入的《贝叶经》,以及世称孤本的宋拓本《汝贴》、元画家王振鹏《历代贤后妃图》、明董其昌手书《心经》、祝枝山草书长卷、清初八大山人花鸟册页等珍贵文物。

图片

道教“礼神福地”。在光孝寺东侧,五一路与青年路交汇口西北角的商业步行街内,隐藏着一座泰山行宫。行宫原由三殿组成,现仅存后殿,殿内供奉着泰山女神“碧霞元君”。据初步考证,泰山行宫建于明嘉靖年间甚至更早,这里曾是泰州道教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与崇儒祠、光孝寺一起,成为泰州儒、释、道的三大标志,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毁。此前,每逢四月初一至十八,香火旺盛,民众到此祈求“泰山奶奶”消灾解难、慈佑众生。与破败的泰山行宫相比,位于五一路东段的泰州城隍庙则保存得较为完好。这里是泰州最大的道观,也是江苏境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城隍庙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道观始建于唐代。千百年来,泰州民众在此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城隍庙既是礼神古庙,也是举行民间庙会的场所。史载,每逢城隍诞辰日(五月十六)、城隍娘娘诞辰日(五月十八)及春节、清明、中元等时令节庆,这里都会举办迎神赛会活动,一时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图片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保护弘扬的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泰州学派文化被大众所熟知,打响泰州五一路儒释道文化品牌的呼声越来越高。当前,市及海陵区两级政府正在加快推进相关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儒释道一条街一定会成为泰州最具特色的文化街区,一定会成为人文经济学的泰州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