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惠 健康 便捷 温馨,“爸妈食堂”就要这样办! |
发布时间:2024-01-26 10:33 |
信息来源:社科联 |
|
小食堂,大民生。随着社会发展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老年助餐服务也从老年人生活中的“关键小事”,逐渐转变为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民生大事”。 近年来,成都市从解决老年人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不断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聚焦老年人助餐点,办好民生实事,打造“民政服务设施体系+社会餐饮+中央厨房+公益+配送入户+助餐”的多元助餐模式,满足老年人方便快捷享受多层次、多样化的助餐服务需求,让老年人尽享幸福“食”光。
午餐时间,在龙泉驿区大面街道师大社区老年助餐点,酱肉丝、粉蒸肉、清炒豆角,菜品丰盛、香气四溢,老人们有序排队点餐。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唠唠家常,暖意浓浓,其乐融融。 “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吃饭,一个是卫生干净,价格很合适,味道也可以,又方便又近”师大社区居民吉奶奶说道。 师大社区老年助餐点除了提供早中晚三餐外,还推出了一系列针对老年人的优待服务,通过健康的菜式、整洁的环境、幸福的“折扣”,让老年朋友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舌尖上”的福利。 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何霞介绍:“辖区所有的老年人,包括其它区域的老年人都可以来这里就餐。我们对本地户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还给予了用餐补贴,两荤一素的菜品是9元钱,两荤两素就是11元钱。” 在锦江区成龙路街道枫树社区,社区的老年餐厅采用多种智慧手段,从称重、膳食管理等方面让居民既能感受到全新的用餐体验,还能享受到质优价廉的服务。 枫树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负责人王静超说:“我们食堂的每一个托盘底下都安装有一个芯片,录入了每一餐菜品的重量、价格以及能量值,每吃一顿饭,老人都可以直观清晰地了解到这些信息。”此外,在定价方面,枫树社区的老年餐厅规定,凡是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选择自助区菜品,大于或等于15元均按照15元结算。” 依托“颐居通”平台,武侯区开发长寿食坊助餐点“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老年人通过刷脸/刷卡即可清晰了解自己的补贴类型及补贴金额,实现养老助餐刷脸消费,打破老年人拿身份证签字确认才能就餐的方式。 武侯区各助餐点则依托“颐居通”平台的数据共享,通过人脸识别实现智能助餐消费、实时补贴发放等,无需再次录入老年人信息,大大提升了便利性,从源头解决老年人就餐拥堵、久站等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质效,实现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 “外卖”到家,打通助老送餐“最后一公里” 温江区试点“物业+助餐”模式,依托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通过在小区内设置营养食堂便民服务点,由中央厨房配送至小区进行现场分餐,并联动物业公司为有需求的老人开展上门送餐服务,满足小区高龄、独居、空巢老人助餐需求,累计服务780人次。探索“志愿服务+助餐”模式,充分调动社区志愿者力量,协助完成老年人用餐需求收集、助餐点保洁、配送等工作,形成“政府+企业+志愿服务”多方联动、共同参与的服务体系,降低运营成本。 午餐时间,彭州市通济镇圆通坝社区“爸妈食堂”里散发出阵阵菜肴香气,老人陆续到达食堂,围着圆桌聚在一起拉家常,坐等可口的饭菜上桌。“我们每天吃的菜品种又多、味道又好,而且都是适合老年人的菜,盐味合适,又弄得很软,我觉得很不错”。自从“爸妈食堂”开设以来,81岁的空巢老人童婆婆就在这里用午餐,每天丰富的菜肴让她感觉十分贴心。 对于通济镇圆通坝社区的老人来说,“爸妈食堂”也是与老伙伴们娱乐休闲的“社交新场所”。除日常供应老人餐食外,“爸妈食堂”还为辖区邻里开展各类活动提供场地,跳养生操、制作爱心餐……居民们在此联系美好情谊,感受浓厚的传统民俗文化氛围,体验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开在“家门口”的老年助餐点 下一步,成都还将打造老年人助餐品牌“蓉颐助餐”,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均衡、特色突出、方便可及、全城通吃、具有成都特色的“蓉颐助餐”服务体系,提高现有点位利用率,补齐助餐空白区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