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东亿电气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上机器轰鸣,铁机头、弹簧、塑胶件被一步步地压制、组装成一批批成品打火机。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打火机制造商,东亿电气拥有3000多名工人,生产八大系列、500多个品种的打火机,每天有近千万只打火机从自动化生产线上走向市场。
“2014年我刚来到东亿电气时,公司还没有实施自动化改造,1.4万余名工人‘排排坐’,打火机日产量却只有100万只。”白家宝告诉记者,那时打火机订单猛增,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传统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订单需求。
“打火机利润微薄,一分一毫的成本都要严格控制。要想保持竞争力就必须引入自动化生产和现代化管理。”东亿电气董事长陈书奇算过一笔账:一只打火机利润仅为2分钱到4分钱,要想把打火机零售价维持在1元且利润不减,那么人工成本必须控制在7%以下。当时,工人的月薪已从最初的1000元提升至4000元甚至更高,即便如此,招工还是特别困难。
面对产能低、用工贵、招工难等一系列问题,以东亿电气为代表的邵东打火机企业主动走上自动化改造之路。从2016年开始,东亿电气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研发、2000万元用于更新自动化设备。“4年间,东亿电气对所有生产环节和工序进行了自动化改造,人工减少80%,产能提升9倍,每只打火机的人力成本从1毛钱降到了1分5厘钱。打火机不仅能继续保持1元零售价,而且还有赚头。”陈书奇说,目前邵东已有10多家打火机龙头企业基本完成自动化改造。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的成立,更是让邵东打火机产业自动化转型如虎添翼。为了给打火机等传统产业进行“智慧赋能”,2017年邵东市投资2亿元成立邵智院,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进行定制化产业升级,其中就包括邵东上百家打火机企业。
“研究院围绕打火机产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至今已研制新设备、新产品30余台(套),授权各类知识产权276件,其中发明专利47件,形成5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邵智院副院长费明福介绍,研究院还围绕邵东打火机产业发展需求,在人才引进、技术研发、成果转换等方面提供平台支撑,将专家教授引进企业,深度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技术升级、工艺改进等环节。
如今,邵东打火机产业正在推进新一轮自动化改造,目标是从“单个机器的自动化”过渡到“整条产线的自动化”,还有企业开始迈出数字化改造的第一步,他们把智能电表安在生产线上,通过数据监测优化工厂运行,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约10%的能耗成本。
自动化和数字化能帮助企业降成本,也意味着可供挖掘的利润空间已经不大。如何实现持续增长?邵东打火机产业又把目光转向了另一个附加值更高的市场。“近年来,我们打火机的出口数量基本稳定,但出口价值每年有20%左右的增长,这是产品结构优化带来的价值增长。”吕省华说,邵东虽然占据全球一次性打火机市场70%的份额,但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发展潜力依旧很大。
“如今,我们进入产品引流阶段。希望未来在整个产品结构中,1元打火机占比30%,不断向3元机、5元机、10元机等高附加值产品拓展。”吕省华介绍,为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近年来,邵东打火机企业着力进行新品研发和品牌升级。据统计,目前邵东市打火机企业拥有296项外观设计专利、226个自主品牌、16个湖南省著名品牌、18个省级著名商标、146个境外注册商标、48项境外各类认证。
“我们正通过在打火机产业运用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改造,建设智能工段、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提升产品附加值、产业竞争力。”邵东市委书记周玉凡介绍,通过先进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邵东的打火机产业正被打造成百亿元特色优势产业。对于未来发展,邵东也提出了新目标:到2025年,实现打火机工业总产值300亿元以上,内销占全国市场的比重提高到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