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让比亚迪惊叹的“合肥速度”
发布时间:2025-03-26 17:22 信息来源:招商引资内参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过去5分钟打一个烧饼,现在50秒下线一辆比亚迪汽车。”曾经“中不溜”的长丰下塘,一跃成为安徽汽车“首位产业”的“C位”。安徽合肥长丰县为何能接住“泼天富贵”,成为安徽第二个“千亿县”?其背后的发展轨迹、经验值得一探。


01备胎转正

2021年端午节前夕,为迎接比亚迪团队第一次到下塘实地考察,长丰县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和调研工作。为让项目方观测地块更直观,他们用上了“土方法”——在地块四个角放飞悬挂着竖形条幅的红气球,“像是庆祝超市开业的气球”,一眼就让对方看清地块的土壤、地势、标高等情况。工作的态度、决心和做事的细节,比亚迪方面很感动。这些准备工作为长丰“备胎转正”埋下了伏笔。

当时,虽有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说服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合肥投资工厂,但“泼天富贵”并非一开始就眷顾长丰,此时的下塘仅是比亚迪的“备胎”,此前已有3个选址供企业选择。

比亚迪选中工业基础并不突出的长丰,“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出于供地难度、环保以及竞品布局等方面考虑,企业放弃了此前已有的3个选址。机会来到长丰面前,多少有些“偶然”。

但“偶然”中也有“必然”。此前长丰县规划下塘作为产业新城时,提早“留白”了工业用地,这在引进比亚迪时发挥了关键作用,使比亚迪的大片用地需求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比亚迪高管也看到了长丰干部的一股精气神。

2021年7月,比亚迪相关人员在现场勘查发现,相关地块上杂草丛生,水塘交错,还有正在营业的农家乐,即便长丰方面已经将交地时间——标注在地图上,但他们依然心存疑虑,20多天内能交地吗?即将离开时,比亚迪方面临时提出让时任长丰县委书记在这份地图上签字。这是长丰立的交地“军令状”。

在2022年9月召开的世界制造业大会上,王传福特意提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安徽省及合肥市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坚定决心和非凡魄力,深切感受到家乡干部队伍敢担当、讲诚信、重效率的实干精神。


02合肥速度

距比亚迪项目倒计时不足1天,长丰完成了一项外界都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21年8月19日,距开工仅剩十多个小时,项目方突然提出项目区域地势低洼,急需巨量土方填平,否则无法开工。下塘镇政府紧急协调运输公司,调集市县区域内的上千辆渣土车运送土方,一夜填平,满足标高要求,次日一早项目如期开工。据透露,经工程人员测算,当天完成了正常填埋进度约两周的工程量。

上述运输土方只是“合肥速度”的一个切片。2021年,合肥市与比亚迪一期项目从谈判到签约仅用23天,从签约到动工仅用42天,开工10个月后,比亚迪合肥基地首辆新车在下塘下线,合肥与比亚迪一同创造了“合肥速度”。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袁飞透露:“这个速度也让比亚迪觉得非常惊讶。”

对于这样的“合肥速度”,长丰不少受访者重复着一句话:“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合肥市委政策研究室的一项研究显示:改革开放后,全国有6个国家级贫困县跻身全国百强县,5个县里有矿,仅长丰一县白手起家,以工业化带动发展。

早在2001年前后,长丰确立“工业立县”发展战略,并坚持至今,这比2005年合肥确立“工业立市”战略更早。该县的宣传、文旅部门以及乡镇等相关人员也跟记者谈起过往的招商经历,一度合肥要求各级各部门建立招商小分队,此举锻造了基层干部队伍的招商服务意识。

正如郑斌对长丰20多年的发展路径的总结:“一招(招商)走天下,一业(工业)定乾坤。”这样的长丰,深知比亚迪这样龙头项目的分量和含金量,因此虽然忙到“端着饭碗跑步”,但当地干部依旧“胸中有志、眼里有光”。


03周六解题会

为解决比亚迪项目落地、建设、投产等环节的问题、难点,长丰县委、县政府创新建立“周六解题”机制,由县领导牵头,以现场办公形式,每周六召开一次重大项目调度会,当地人称“周六解题会”,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精准研究、逐项调度、定责推进、限时解决。“这种扁平化的周六解题制度,对项目推进和保障起到巨大作用。”林开新说。

对于比亚迪等重大项目,长丰成立了工作专班,并探索出市县乡三级联动的服务保障机制,尤其在土地要素保障上作用巨大。项目一期落地时间紧、用地量大,但土地指标报批流程较长。

为加快办理速度,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安徽省自然资源厅给出具体操作指导意见,市县乡三级具体落实,最终报省里备案。

当时,由乡镇和县级主管部门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点”,相关人员就住在该局对面,上班时间带着材料到各科室询问反馈意见,并实时发回县里的后方团队,立即进行补正修改后发往前方,进行新一轮送审、反馈、修改,做到市县乡三级联动、实时反馈,免去逐级上报、重复审核等的烦琐,用时远少于正常流程所需时长。

比亚迪、中创新航、佳通轮胎、优信汽车等4个百亿元项目相继落户,吸引了数万人涌入,这对当地社会治理和服务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2022年初,商业与生活配套作为重要议题,被摆上了周六解题会。这个议题最初来自一位企业负责人的“玩笑话”,该负责人住在下塘,一天他工作到很晚,想吃个夜宵,打开手机却无外卖可点,他就截图给镇领导并开玩笑说:“下塘发展还需进一步提高。”

但该领导并未一笑而过,而是看到“服务”的空白——随着越来越多项目落地下塘,外卖等生活配套服务需求将越来越突出,这才有了上述议题。很快,问题得到逐步解决,下塘有了外卖、快递、代驾、共享单车等业态,就连有的企业负责人也说,在下塘生活与在合肥市区生活一样方便:“现在到半夜都能点到外卖。”

2022年4月,为解决商业配套问题,当地国资平台在比亚迪一期马路对面投资建设夏塘里商业街,2023年9月开业,如今集聚库迪咖啡、魏家凉皮、古茗等品牌,此外县里还投资将部分回迁房底商改成商业街。如此仍难以满足旺盛的消费需求。现在,比亚迪周边晚上会摆出上千个夜市摊子。为做好夜市秩序维护和服务,下塘城管工作人员扩充了数倍。

随着人员涌入,园区交通拥堵问题逐渐凸显。为减少待运车辆停靠路边,缓解园区交通拥堵,除比亚迪自建停车场外,除比亚迪自建停车场外,下塘还平整出一块60多亩的停车场,投用一块100多亩的生产性停车场,免费供运输板车、待运新车暂时停放。此外,镇里还将部分路边绿化带改造成了充电停车位,方便新能源车停车充电。

当地的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促使比亚迪快速上马合肥基地二期、三期项目;于地方而言,比亚迪带来了“泼天富贵”:5个月产值过百亿元,仅两三年时间,“合肥基地已是比亚迪整车基地中产量最高的”。


04专家型干部

在合肥工作10年间,让张昊印象颇深的是,包括长丰在内的合肥干部学习知识很快,对于政策、行业有着专业的理解,不少政府干部“像专家一样”,能够快速找到问题,高效解决问题。

多年来,江汽集团对长丰的重要影响,除打下一定产业基础,还在于为长丰抢抓新能源汽车“风口”,培养了一批懂汽车产业的早期人才。同时让长丰干部更加深知,只有不断学习行业新知识,“才能与企业在同一频道”。

“90后”林开新2018年开始参与下塘招商工作,最大的感受仍是“本领恐慌”。当与客商交流中遇到不懂的专业概念,他会记在本子上,会后一个一个查清楚。

为服务好比亚迪项目,他会主动研究纯电、插混、油混与增程等技术路线区别,“有的特别枯燥,但又不得不学”,比如在为比亚迪招引零部件企业时,要明白比亚迪技术路线的原理、特点、优势及一座整车厂如何运作、对于零部件供应商如何管理等,如此才能更好把握产业链的需求和痛点。最近,林开新正在学习产业投资基金相关知识,把明股实债、股转债、GP、LP等概念一一吃透,跟上“基金招商”潮流。

要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风口”,必然倒逼干部能力不断提升。2024年比亚迪合肥基地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95万辆,产值超过1000亿,成为合肥第二家千亿元产值企业。

郑斌表示,比亚迪项目的跨越式发展,无疑倒逼着当地干部在服务产业中提升专业能力,提供匹配度更高的服务,这不仅为服务一个项目、一个企业,更为做长做宽产业链。三、四年间,比亚迪与佳通轮胎、中创新航、双杰电气、佛吉亚等汽车配套头部企业,共建起崭新的新能源产业链。

“提升能力之外,干部更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几年前,林开新与一位珠三角干部交流时得到这样的启示。其中,转变观念就是要做到“服务企业,而非管理企业”,企业提要求,干部来解决,帮助企业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