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夏,我国发生了一场世纪洪灾,里下河地区成为泽国,大批灾民涌进泰州城。福音医院积极投入救灾,成为灾民的避难所。灾情发生后,国民政府卫生署派出由医学博士、后任南京市卫生局局长的王祖祥为领队的医疗队到达泰州,借驻明德中学。9月,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又派出以曾任黄埔军校卫生少校教官的张锦江为领队的江北区卫生工作分队19人到达泰州,借用福音医院,设立第一临时医院,开设门诊,收治病人。根据国民政府要求,分队协助地方政府,于1932年借用泰州城隍庙庙房,建泰县县立医院,同时挂“泰县烟毒调验所”和“泰县平民产院”两块牌子。王禹昌为首任院长,不久张锦江接任,在任8年。泰县县立医院后相继更名为泰县公医院、泰县卫生院、泰县人民医院、泰州市卫生院等。
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后,福音医院与泰州人民站在一起,参加抗日活动。“九•一八”事变后,泰州各界成立“抗日救国会”,福音医院积极响应,也成立相应组织。上海“一•二八”事变后,福音医院“抗日救国会”组织救护队,奔赴上海,参加抢救伤员。1939年,日机轰炸泰州城,为了保护医院,免遭日机轰炸,贝礼士组织员工,在医院的屋顶和地面空旷的地方分别涂上巨大的美国国旗图案,同时将病人迅速转移到户外安全地带,保证了医院和病人的安全。
1941年2月,国民党驻军头目李长江降日,泰州城被日伪占领。福音医院被日本人强占,变为日军陆军医院,不久,日本驻南通的江北医院也来泰州,抢占四方楼。
抗战胜利后,1946年初,李觉生在苏南救济总署任职,他受贝礼士委托,委任福音医院原中国医生卓景泰为医院主任,开设临时门诊。贝礼士去世后,美国南长老会派遣倪恩义来泰州任院长。
倪恩义祖籍瑞典,其父亲倪尔逊为美国医学传教士,长期在浙江湖州一带传教。倪恩义1923年1月16日出生于湖州。1947年秋,倪恩义夫妇带着不到两岁的儿子来到中国。本计划到北京接受6个月的语言培训后到泰州上任。在苏州传教会议上,当听说泰州福音医院遭到日本人的严重破坏,倪恩义决定先到泰州,安排人员维修,然后再去北京。1948年秋,倪恩义回到泰州,投身医院维修,并招募医务人员。11月1日,福音医院正式恢复开诊。
1949年1月21日,泰州解放。倪恩义和李觉生夫妇留在泰州,一边工作,一边进行财产移交,其夫人和孩子先行回国。4月21日,苏北行署成立,驻泰州。7月,江苏省立扬州医院从无锡和桥镇迁至泰州,改为苏北人民医院,借用福音医院。倪恩义大力支持,仅用3天时间,就将丁字楼腾空,福音医院的医疗用房挤进四方楼,丁字楼借给政府,并配合驻军,迅速在医院内新砌一道围墙,将两个医院分隔开,以利于双方医疗工作的开展。8月,苏北人民医院宣告成立,在丁字楼举行成立仪式,苏北行署主任惠浴宇和中共泰州地委书记陈扬参加。1950年1月,扬州专区中心卫生院迁来泰州,也借用福音医院丁字楼,不久与由泰县石家岱迁来的泰州专区中心卫生院合并,先后更名为泰州专区公立医院、苏北泰州专区中心卫生院,不久恢复扬州专区中心卫生院名称。1953年11月,泰州市卫生院并入。1956年3月,移交给泰州市人民委员会,更名为泰州市人民医院。
1949年4月,福音医院移交中华基督教会江淮大会,更名为私立泰州福音医院。医院成立董事会,镇江基督教人士张志清出任董事会主席,倪恩义仍任院长。几个月后,召开第二次董事会,根据倪恩义的提议,院长由福音医院中国医生李淑琼担任,他协助院长工作。不久组织机构调整,设立院务委员会,卓景泰任院长,李淑琼任副院长。
当时的泰州,福音医院的医疗设备是最多的,医疗技术是最好的,倪恩义本人的医疗技能也是最全面的。泰州刚刚解放,无论是苏北人民医院还是泰州市卫生院,医疗技术力量都相当薄弱。只要有求于倪恩义,他都义不容辞,随叫随到,帮助会诊,主刀手术,挽救了好几个病人的生命,甚至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一个急需输血的“共产党医院”的病人献血。这段佳话一直流传到大洋彼岸,在美国传教士的回忆录中都有描述。

1951年7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陆军医院成立典礼合影(季拜华提供)
1951年1月12日,倪恩义和李觉生夫妇离开泰州,经香港回国。1951年夏,福音医院和美德、明德两所学校转交人民政府,福音医院改称“泰州医院”。7月,华东军区第十二陆军医院驻泰州,医院和两所学校交由第十二陆军医院接管,院名也随之而变。原福音医院大部分中国医务人员留院继续工作,不少人得到重用,原院长卓景泰担任医务科长。
1953年8月,陆军第十二医院转交地方建制,更名为“江苏省第八康复医院”,隶属江苏省康复医院管理局,主要承担救治志愿军伤病员的任务,拥有500张床位,职工近400人,分3个所。1955年撤所设5个病区。1958年下放地方管辖,开放门诊,次年设肺科门诊。1962年设9个门诊科室、7个病区,床位250张。
20世纪60年代,泰州市的医院主要有江苏省第八康复医院、泰州市人民医院和成立于1958年的泰州市中医院。1969年,三所医院抽调了222名医务人员下放高邮、泰县等地农村。人员抽调后,几家医院的运转受到很大影响。1970年2月,泰州市革命委员会决定“三院合并”,在江苏省第八康复医院院址组建新的泰州市人民医院。1975年,泰州市中医院恢复。1978年,在原江苏省泰州麻风病防治院旧址组建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泰州市传染病医院),泰州市人民医院相关科室、人员和设备划出。
1996年8月,地级泰州市成立,原县级泰州市调整为海陵区。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划归泰州市卫生局管理。行政区划升格后,泰州市委、市政府对泰州市人民医院建设特别重视,要求泰州市人民医院要尽早跃进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行列,并创造条件创建三级甲等医院。1999年9月,泰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泰州市人民医院与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两院合并”,组建新的泰州市人民医院,资源互补,形成“一院两址”的发展态势。
2010年,泰州市政府又在新城区周山河划出400亩地新建一所大型医院,泰州市人民医院形成“一院三址”。总建筑面积42.2万平方米,66个病区,编制床位3800张,年门诊量达17万人次,出院病人13万人,手术4.5万多台。百年老院实现了三级跳:2001年升格为三级,2004年晋升为三级乙等,2011年跻身国家三级甲等。
2017年10月28日,泰州市人民医院举行了百年华诞大型纪念活动,福音医院创始人何伯葵和贝礼士的孙辈、曾孙辈,第二任院长94岁高龄的倪恩义率领他的儿孙,三家共16人,从大洋彼岸来到泰州,参加纪念活动。三家人一起到福音医院旧址拜谒了福音园和贝礼士塑像,在新院区每家分别栽种一棵树,留下永久纪念。

2017年,福音医院创始人何伯葵,贝礼士的孙辈、曾孙辈以及第二任院长、94岁高龄的倪恩义率儿孙在原福音医院门前合影(季拜华提供)
福音医院旧址现在是泰州市人民医院北院,不管当时创建的背景是什么,但它根植于中华大地,已延续了107年。它是泰州市人民医院的始创地,是泰州医疗卫生系统乃至整个泰州百年来翻天覆地变化的最好见证,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充分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