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窑镇地处兴化市、东台市、大丰区三市(区)交界,境内河流纵横,水陆交通便利,当地群众多以跑船为生。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东三村村民兴起了贩粮生意,用船收回稻谷泊在车路河边交易。到上世纪90年代初,在兴东公路和车路河戴窑段一带,上百条收粮船绵延数百米,形成了一座“水上粮市”。 一些村民为方便交易,便在岸上开米行,生意慢慢做大起来。后来商户们发现稻谷加工成稻米利润更高,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稻米加工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戴窑镇依托“水路+公路”的交通优势,逐渐形成“加工+交易”的稻米产业模式。多年过去,经过优胜劣汰,最终形成52家粮食加工企业,其中40家跻身规上企业行列。在戴窑形成了以东三、恒和、新花园、联葛、灯塔村为主要区域,集原粮生产、稻米加工、粮食贸易于一体的粮食及加工产业集中区。 从最初的自发生长,到如今的颇具规模。不禁让人好奇,在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中,让“戴窑大米”飘香全国的秘密是什么?在戴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祥裕的带领下,我们深入企业车间,寻找“戴窑大米”背后的秘密。在与多位企业负责人的交流中,我们发现“戴窑大米”的成功少不了当地群众的敢打敢拼,也少不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群众和政府双向奔赴,共同成就了“戴窑大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全国农产品市场放开的大趋势下,戴窑镇的稻米加工业发展迅猛,吸引东台的粮食市场向当地转移,戴窑镇逐步形成苏北粮食交易、加工、运输的重要基地。戴窑镇顺势成立粮食交易市场管理办公室,作为专业的市场管理服务单位,承担起规范行业治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管理办公室的设立,让戴窑镇众多稻米加工企业有了主心骨、话事人,为全镇稻米产业的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2001年,市场管理办公室抓住国家粮食全面放开经营的契机,加大对粮食加工企业的技改支持力度,52家米厂全部通过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验收发放。2016年,支持粮食加工企业按照智能化数字化的要求,全面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加工设备,达到无粉尘无污染的生产要求。 在与戴窑镇宣统委员、副镇长张文干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进入新时代,在镇党委的牵头下,戴窑成立了稻米行业协会,建立了稻米产业协会党总支,以党建引领助推企业抱团发展。协会还制定“戴窑大米”的行业标准和质量安全控制标准。拟定大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大企业提升装备水平、扩大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中等企业生产加工功能米,打造特色大米品牌;小企业向大米深加工转型,打造精深产品。在协会的引导下,各家企业错位发展,避免了企业间的同质化竞争。 张文干副镇长告诉我们,从戴窑出去的大米在上海占有率达到18%,“戴窑大米”能获得上海消费市场的认可,其底气来源于企业对稻米品质的把控。戴窑镇稻米加工企业十分重视种植基地的生产和发展,各大企业全部实行了“公司+基地+经纪人”的经营模式。万家福米业对接窑东村及其周边村庄,实施“企业+村+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联结机制,已在戴窑镇建设了万亩绿色粮食生产基地。四季香米业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工的原粮主要来源于纯天然、无污染水域灌溉的大丰农场及周边地区,以优质的粮源、精益的生产保障了大米质量的稳定。 为了不断满足客户对高品质大米的需求,镇内多家米企到东北等地建立优质稻米品种种植基地,规模较大的光明天成米业、贤人米业、万家福米业都达到十万多亩。除此之外,光明天成米业在黑龙江密山市建立仓容12万吨、日加工能力700吨的东北基地,在上海市崇明岛建立原粮种植基地6万亩、日加工能力350吨的上海基地。与这些基地的农场主、种植大户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共赢关系,从而保证了“戴窑大米”的品质,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戴窑镇加工的稻谷有20%的粮源来自于本地,各米企按国家粮食保护价收购稻谷,对优质稻谷以高于市价3-5分的价格收购,直接受益群众超过5000户。目前全镇有7万亩农田建成中高端稻米原粮基地,并衍生出一批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村集体可获得每亩50元资源管理费,仅此一笔全镇每年就是350万元,村均14万元。在当地粮食加工企业、包装企业上班的村民约有3500多人,各类经纪人及经营下游产品的人员有500多人,当地米企车间的站机工年薪都在12万元以上,普通男工10万元,包装车间工平均8万元左右,让群众实现了家门口的高质量就业。 在华东包装公司,我们了解到戴窑镇粮食加工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一批食品包装企业的到来,主要从事大米包装袋、食品软包装、调味品包装的生产及研发。目前已有华东包装、永诚、国平、乾缘等多家食品包装企业在当地落户。仅华东包装一家企业就吸纳员工180多人。围绕粮食加工产业,当地村民还兴办了物流、仓储、宾馆、饭店等生产性服务业。全镇从事汽车运输的车辆有300多辆,2000多吨位,水上运输的船舶有100余艘。在恒和村,粮食加工业成就了20多个“百万元户”,这些村民有的是粮食经纪人,有的从事黄米、碎米、稻壳、米糠等下游产品的经营。 怎样才能把一粒稻“吃干榨净”?戴窑镇在“育、产、加、销”四个环节,正全方位助推粮食加工产业走出一条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之路。光明天成稻米产业园、万家福大米副产品深加工、山连山稻壳炭、今世味食品加工、益鑫农业科技米糠油等一批深加工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戴窑大米”正昂首迈向下一个三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