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泰州研究
看高新区如何打造营商环境“高级版”
发布时间:2025-02-17 15:49 信息来源:社科联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近年来,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抓住部省共建和省委、省政府支持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聚力建设国内首个药监综合体,集行政监管、技术支撑和产业服务为一体,汇聚各级药监资源和专业化人才团队,建设区域性的监管创新和服务产业发展一体化综合平台,通过要素市场化配置,形成专业化服务的比较优势,打造营商环境“高级版”,助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全国首创“药监服务综合体”

2023年10月19日,第十四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医药城药品监督服务综合体揭牌。这是全国首创的“药监综合体”。药监综合体位于药城大道1号科技大厦,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300.34平方,整体设置“1+4+4”联合工作模式,坚持“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原则,注重统分结合、上下联动。“1”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药品(疫苗)监管实训基地;第一个“4”是省级层面的四个药品监管技术机构,分别为省药监局直属分局、省药监局泰州检查分局、省药监局审评核查泰州分中心、省医疗器械检验所泰州检验室;第二个“4”是四个区级层面的药品服务机构,分别为区新药申报服务中心、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服务中心、医药政策服务中心、审评核查服务中心,侧重在药械品申报、医保市场准入、上市后服务三个环节,为全区医药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打造完整服务链。同时,药监综合体还入驻了区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中心等单位,为推进全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和支撑。

二、四个90%的专业队伍

目前,药监综合体共有工作人员近60名,办公面积近7500平方米。着力打造“四个90%”专业化注册申报队伍。即90%以上为硕士及以上学历,90%以上毕业于一流大学的医药相关专业,90%以上具有国家或省药监局学习经历,90%以上拥有国家或省药监局检查员资质,帮助解决企业产品临床、注册申报、市场准入、上市后变更等难点堵点问题,服务企业的效率显著提升,企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三、全生命周期专业服务体系

服务是药监综合体的使命和基因,综合体遵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律,构建了覆盖“临床、上市申报、医保准入、上市后变更”全生命周期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形成产前、产中、产后全闭环模式,打造成本最低、方案最优、周期最短、成功率最高、效益最强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切实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效。

1.强链补链延链,助推创新产品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占据创新药约2/3的药品研发周期和约2/3研发成本,全国临床资源集中在京、沪一线城市,泰州作为三线城市,如何弥补临床资源短缺短板,是推进中国医药城产品创新关键。药监综合体依托北京大学顶级附属医院,及其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和国家医学中心,弥补泰州临床资源短板,针对中国医药城创新产品开通绿色通道,优先立项,优先启动。目前,药监综合体联合北大创新中心深挖中国医药城临床项目,已促进20多个临床项目与北大创新中心合作,两家企业与创新中心建立联合实验室。通过“取长补短”模式,药监综合体最终在临床方面实现“三个1/3”,即成果转化成功率提高1/3、临床试验周期缩短1/3、企业临床试验成本降低1/3,助推药械创新成果产业化。

2.强化协同联动,加快产品申报上市

药监综合体建立药品、医疗器械上市“一站式”全链条申报服务体系,在政策法规、专业技术审评、核查检验、审评流程推进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新药申报服务中心、审评核查服务中心、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服务中心形成协同联动模式,做好重点品种沟通,推进企业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注册申报进度。目前药监综合体共推进服务获药品注册批件223张,获得药物临床批件250张;19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投产,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证)3304张(其中二三类产品1175张);体外诊断试剂注册证(含备案证)1960张,占园区产品获证数的60%;获得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证15张;兽药生产许可证10张,兽药批准文号119个。

3.精准辅导对接,促进产品市场准入

药监综合体依托医药政策服务中心开展培训和医保政策辅导服务,指导企业产品挂网、赋码、信用修复,助力企业积极参与阳光挂网采购、医药集采、医保目录调整。共指导和服务28家生产企业315个药品品规在省平台挂网。10家药品生产企业51个品规分别中选国家、省药品集采,7家医用耗材生产企业160个品规分别中选国家、省医用耗材集采。

4.强化监管审评,为产品上市后变更保驾护航

药监综合体通过加强药品监管、药械审评,强化审评核查、服务发展和日常监管等资源集成和业务整合,为中国医药城已上市产品在场地变更、工艺变更、扩大生产、委托受托生产等事项提供审评、核查、技术支持等提供全方位保障服务,加快产品技术、产能等多方面提升,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共承接省药监局下放的154项赋权,分别在便民服务受理办理、药械审评核查方面共办理事项近七千件,缩短办理周期1/3。

四、“到泰州,泰周到”的生动实践

在药监综合体专业化服务团队的帮助下,园区企业诸多产品品种顺利落户并实现产业化。

1.在政策上寻求突破,实现百亿产值项目落地

该产品是一款落户医药高新区进行地产化品种,2024年产值达到65亿元。该品种在地产化申报过程中因国家政策调整面临困境。药监综合体了解情况后,立即组建重点品种专班多次沟通协调,成功解决了政策性问题。同时,联动跟进企业场地变更申请,第一时间沟通汇报技术审评要点,召集技术骨干,组建服务专班与企业召开沟通交流会,并以场地变更申请未发补、一次性通过技术审评的成绩,大大缩短了审评时限。

2.在服务上全力全程,助力泰州获批首个1类创新药

该产品是该公司取得药品生产许可后申报的第一款药品,也是新注册法规体系下泰州市首个获批的1类化药创新药。在该产品的研发申报过程中,药监综合体成立服务专班,全流程跟踪指导产品的注册申报。通过提前介入、对申报资料和检查现场进行预审,积极协调、全力保障现场检查顺利进行,主动作为、不耽误产品商业化生产进度等措施推动企业最快实现商业化量产。

3.在销售上主动帮扶,为企业“华丽转身”铺平道路

国医药城一家小微企业的新获批拳头产品院内市场份额几乎为零,产品市场开拓迟迟打不开局面,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23年11月,药监综合体了解到广东十三省联盟国采接续将纳入该品种,敏锐嗅到机会,主动上门找到企业,开展了政策解读、分析中选规则、查询竞争对手价格信息、研判报价策略等全方位服务,经过多轮精心指导,公司产品于2024年1月成功中选,市场开拓顺利破局,年销售额有望超3000万元,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实现“华丽转身”。

4.在技术上大力支撑,创造产品加快审评新突破

该产品是中国医药城一家生物创新企业自主研发的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创新药,是结节性痒疹唯一国产治疗药物、临床极度紧缺。企业计划争取该品种纳入国家药监局“突破性治疗程序”,但因适应症社会关注度弱,且同类品种无纳入先例。2024年1月,药监综合体建立专班,在技术层面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反复沟通争取,最终促使该品种成为泰州市第一款纳入突破性治疗程序的创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