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调查研究 > 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社科研究
泰州广电传媒集团课题组:“歌舞巷”:“百姓日用”与当代生活深度融合的文商品牌
发布时间:2024-01-31 17:06 信息来源:社科联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

  于泰州而言,王艮和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即道”的民本思想正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融入日常生活”的要求。而泰州“歌舞巷”正是基于对泰州学派文化精神价值的准确判断,将“百姓日用”与当代生活深度融合打造出的一个文商品牌。

  “歌舞巷”文化战略品牌,由泰州广播电视台于2023年3月份启动创建,其遵循“不仅有戏,而且有生活……”的理念,构建“演、评、谈、娱、购”五位一体运营机制,以做靓文化商业经济来满足百姓日常之需,充盈着浓郁的尘世生活气息,正契应了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即道”的哲学理念和时代需求,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


图片

  其中,由“歌舞巷”品牌运营中心推出的“泰有引力”冰川水面世三个月,就得到了省委书记信长星的充分肯定,认为这是一个可持续的援藏模式。

一、“歌舞巷”溯源

  500多年前,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提出了“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他认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平民化的哲学观,良好的社会环境土壤,孕育了泰州的盐税文化、戏曲文化以及“皮包水,水包皮”的百姓“慢生活”方式,而歌舞巷正是泰州文化精髓的凝结之地。

  “莫问当时歌舞地,暮云愁锁绿芜长”。明崇祯《泰州志》将歌舞巷列为泰州名巷之首。相传清康熙初年,有位叫陈端的缙绅住在巷内,他是位戏曲爱好者,拥有上百人的家班,纵情歌舞,快意人生,歌舞之声,终日不绝。陈端将自己居住的巷子命名为“歌舞巷”,将歌舞巷西北约百米远的一座桥起名为“且乐桥”。

图片

  歌舞巷位于泰州老城的城中地区,是由两条略带弯曲的巷子交叉组合而成,东起古泰州署衙(今海陵区政府)西侧,西至海陵路,北起西虹桥,南抵府前街。民国时,东西向的巷子改称府西街,南北向的巷子一直沿用歌舞巷古名。

  在老一辈的记忆中,歌舞巷从南向北,有众多大院和店铺。“北郭邻关处,虹飞十丈余。避骢桓典里,卖药伯休居。境遇难容市,平途可渡车。千年歌舞地,爱有草玄庐。”狭小的寻常巷陌里充盈着“百姓日用”的尘世生活气息。

  歌舞巷又是文化名人、文化机构和文化现象聚集的地方,泰县图书馆、泰州艺术剧院戏剧学校、同仁堂、真如照相馆、福建会馆等均在此巷,清代书法家吴让之、书画家吴熙载等曾与歌舞巷有过交集,凌儒、王广业、徐鸣珂等文人雅士曾为其歌吟,到了近现代,画家支振声、剧作家顾维俊、淮剧表演艺术家陈德林等文化名人或在此生活,或在此工作,均与歌舞巷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歌舞巷”品牌化“三连跳”

  歌舞巷虽因旧城改造已不复存在,但其影响犹在。泰州广电在谋划打造符合媒体职能和文化属性的品牌,赋能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将尘封已久的老地名重新擦亮,创立了“歌舞巷”这个专属于泰州广电的自主文创品牌。该品牌以“满足百姓日常之需”为目标,旨在通过品牌引领、文化植入、网红推动等综合性措施,做靓充满文化韵味、充盈生活气息的泰州广电实体经济。作为自主文创品牌,“歌舞巷”可以看作是泰州广播电视台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与媒体特点和属性相结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又一大胆尝试。品牌创立后在短期内实现了“三连跳”。

第一跳,缘起一个公众号的子栏目

  “歌舞巷”品牌起步于“泰州大剧院”微信公众号的子栏目。作为城市的重要文化地标,泰州大剧院在传播和展示高雅艺术、推动文化强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泰州广播电视台受市政府委托对泰州大剧院进行管理,该子栏目就是泰州广电台大剧院管理处与泰州保利剧院公司合作,共同打造的一个宣传平台。栏目聘请市作协、评论家协会20名同志担任剧评员,优秀作品除在大剧院公众号发布外,还推荐到北京“保利票务”公众号“娱伯牙”栏目、广电台《声屏内外》等杂志刊发。

第二跳:“歌舞巷”公众号的设立与运营

  2023年4月,“歌舞巷”从“泰州大剧院”公众号独立出来,发展成为公众号,并逐步从公众号向系列文创品牌发展。公众号致力于弘扬先进文化,普及高雅艺术,以“唯一性”“第一性”为目标,打造泰州“文创壹号”,提升泰州广电文化消费影响力,拓展广电文创产业新阵地,助力泰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公众号围绕“百梅争艳”戏曲汇精品剧目展演、泰州大剧院自营演出、“歌舞巷”品牌活动及文创精品等组织内容生产,用图文、视频、H5、动画、海报、直播等多种形态进行呈现,通过与粉丝的互动进行吸粉、圈粉、固粉。公众号分常规栏目、机动栏目两部分。常规栏目设置“剧爱生活”“文创有戏”“咖位啡你”三个版块,机动栏目为“艺路同行”版块。设置购票链接,与泰州大剧院票务通道打通,方便粉丝一键购票。

  公众号开通以来,以文化性、公益性、前瞻性、国际性为特征,加大对剧目、产品和创新创业故事的宣发。在选题策划上紧扣热点事件和人物。2023年5月27日,汪峰个人演唱会在泰州体育公园举行,成为全城关注的文化现象,“歌舞巷”全程进行了宣发。开通首期即推出《倒计时一个月》,公布演唱会全部曲目。演唱会当天,邀请汪峰题词,推出《汪峰祝福泰州》。半个月后,借助本地篆刻师许建民收到汪峰签名专辑,感谢其创作汪峰头像作品,再推《汪峰工作室来快递啦》,将演唱会热度进行了延续。9月下旬,泰州籍环球青年旅行家、全球博物馆专栏作者孟波受邀在北京参加叙利亚总统夫人阿斯玛·阿萨德对话交流活动,“歌舞巷”当天推发相关内容,因切合新闻热点,短时间内阅读数就达1万+。公众号自2023年3月15日上线以来,已发布48篇,其中剧评15篇,被“娱伯牙”采用4篇。公众号常态化的推送提升了观众对主创主演的认知,促进了剧院经营。2023年泰州大剧院经营指标于10月底即超额完成,由泰州广电台承办的“百梅争艳”精品剧目展演也圆满完成了招商和票务运作任务,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第三跳:美学新实体的开设与运营

  “歌舞巷”品牌加盟店的设立源于疫情期间的保供措施。2022年疫情期间,泰州广电台地处封控区域,共有300多名员工在单位值班,台内原租赁项目“老塞咖啡”店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单元化保障。疫情过后,在对疫情处置方式进行观照、总结时发现,通过实施品牌连锁,向全市推广这一模式,以实体小店来满足上班族基本需求,同时将“歌舞巷”“不仅有戏,还有生活……”理念植入,既可促进广电产业转型,也可实现品牌的商业变现。

图片

  为更好使用品牌,泰州广电台为“歌舞巷”形象标识申请了品牌保护。从2023年初开始,着手实施品牌形象设计,授权首家运营方在指定门店使用,广电台获得销售分红。双方发挥各自优势,资源互通,共拓市场。7月,广电“歌舞巷”咖啡店正式运营。其后,以党政机关和大中型、科技型企业为主要目标,逐步进驻400人左右、年轻人占比六七成以上单位,交通局店、电信店、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华信店、青年路旗舰店陆续开业,从疫情单元化保供模式派生出来的“歌舞巷”发展成品牌加盟连锁店。

  “歌舞巷”品牌店以“不仅有戏,还有生活……”为理念,以“曲径通幽,万种风情”为主基调,致力于打造泰州人自己的生活美学高地,形成“享受生活美学,就到歌舞巷”的消费新习惯。“歌舞巷”融“演、评、谈、娱、购”于一体。所谓“演”,即将剧院演出信息融入其中,各门店均布置精品剧目演出海报,贯通门店与剧院会员体系,打通购票渠道。所谓“评”,即利用公众号,刊发热门演出剧评。所谓“谈”,即采访剧目主创人员、观众、顾客,请他们谈演(观)剧感受、生活美学、文创故事,或举办围读会等。所谓“娱”,即品尝咖啡之余,可通过棋牌、读书、拍照打卡等休闲方式放松身心。所谓“购”,即选购高品质的商品。各店在风格统一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色,打造“一店一气质”。比如广电店因媒体自身传播力广泛、员工偏年轻化、思想活跃开放等特点,突出融合跨界的艺术气息和艺术空间;交通局店围绕书香和通达工程建设,配合文创产品,打造书香气特质咖啡店;电信局店因年轻人、技术人才多等元素,突出时尚感、科技感,打造科技感特质;旗舰店突出城市特点,将京剧元素融入其中,形成浓郁国潮风,等等。通过打通、融合、裂变,将“歌舞巷”品牌店打造成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和融合性的文创店。目前,“歌舞巷”已拥有11家实体店,正从泰州主城区向各市(区)延伸布局,从一个融媒品牌成长为文化品牌,成为泰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股新生力量。

三、“歌舞巷”品牌的产业化与市场化路径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光荣使命。做亮做强“歌舞巷”品牌,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弘扬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即道”民本思想精华,从国内一系列文创产业成功案例中汲取经验,主动融入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版图,依托主流媒体优势,在更贴近百姓日用、更贴近广电乃至泰州文化产业发展上下功夫,活化品牌价值,不断拓展市场,以可复制、轻资产的特点打造新兴产业,努力在推动文化创新创造上探索新经验、展现新作为。简言之,可突出“一个目标”、借力“两个路径”、做到“四个融合”。

  突出“一个目标”:成为具有较强美誉度影响力的区域知名品牌。须加大品牌规划,做好实体“歌舞巷”的合理布局规划,同步推进线上“生活馆”的创建,力争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创双收。加大品牌策划,通过若干次宣推和正向曝光的叠加,提升品牌含金量,实施品牌创争计划,瞄准省级及以上荣誉,形成品牌美誉度。加大品牌运营,构建融合运营机制,设定合理指标,将“歌舞巷”线下与线上的拓展,作为广电产业整体运营的公共产品,实行指标共争、荣誉共建、收益共享。

  借力“两个路径”:一是以品牌栏目助力品牌成长。以公众号内容创作为主核,坚持内容输出不动摇,发挥广电主流媒体优势,与“歌舞巷”打通,实现“节目+活动+品牌”的充分融合。以“歌唱新时代,舞出新精彩,一起向未来”为主旨,不断丰富品牌内容,增强品牌的传媒文化价值,放大品牌影响。充分利用广电旗下新媒体矩阵,开展精准社群营销。将“我的泰州”APP的全省十大知名栏目“主播悦读”活动引入,通过美文诵读,增强“歌舞巷”吸引力。做强“歌舞巷”围读会,放大近期成功举办首期围读会《我们和时代一起奔跑》的节目效应,策划推出王光镐《人类文明的圣殿:北京》围读会、泰州系列村志围读会等,做成我市全民阅读的精品品牌。打造“歌舞巷”产品IP,联动多个抖音账号,与流量达人、网红合作带货,相互引流,形成传播矩阵,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一定流量和热度。二是以品牌策划提升品牌服务。以泰州创意中心牵头,以“歌舞巷”品牌为载体,联手国内知名高校,从“优化与美化我们的生活”出发,帮助策划城市IP以及关联地方礼物,同时融合服务单位文化建设、党建、团建等需求,延伸广电创意价值链,助力服务单位文化建设。

图片

  做到“四个融合”:融合文化创意、演艺、乡村振兴等,引入更多高品质的工艺品、艺术品、农产品,丰富品牌内涵,使“歌舞巷”成为产品展示、延伸窗口,成为生活美学积聚地、应用地,并将多门类的泰州礼物收纳至“歌舞巷”礼盒,打造可以带走的“歌舞巷”,形成“泰州礼物,尽藏歌舞巷”的美学风尚。

  其一,与美食文化相融合。借鉴茶颜悦色、淄博烧烤等营销模式,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打响“歌舞巷”泰州礼物品牌,捆绑城市营销,以小城烟火气、生活感打造真实的生活场景,传递“水城慢生活”的魅力。以后深巷美食为切入口,尝试发展“歌舞巷”品牌线上服务。既解决小店营销手段不足的问题,又能丰富“歌舞巷”泰州礼物礼盒,以在校大学生这一高传播性群体,引导其担任“泰州这厢有礼了”代言人,增强泰州外向度和美誉度。

  其二,与乡村振兴相融合。泰州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物产丰饶,以靖江香沙芋、泰兴花生、兴化大米和大闸蟹、姜堰溱湖簖蟹、海陵垎岸蔬菜等为代表的农产品驰名中外。“歌舞巷”可嫁接可量产的特色农产品,运用爆品思维、品质思维,通过新媒体和抖音平台营销,并对用户数据进行挖掘、追踪和分析,根据个性化需求确定农产品的呈现方式和营销推广策略。利用短视频或购物平台展现真实的农村生产生活场景,让消费者直接面对货源,开展场景销售。发动农业农村系统党员干部参与直播,为本地特色农产品代言,促进推广销售。

  其三,与演艺产业相融合。结合广电教育培训、演艺产业发展规划,培植新业态。以自创剧本、红色历史、本土神话传说故事、经典文学作品等为题材,融入本地特色文化,与高校及有关中小学校展开合作,以泰州大剧院为演出场地,打造一批学生喜闻乐见的儿童剧精品。

  其四,与精品文创相融合。参照故宫文创做法,创制年轻化、亲民化、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接地气”实用性产品打动消费者。将生活用品、服装首饰、创意家具、创意文具等囊括其中,尽可能扩大产品覆盖面。借鉴省运会联名雪糕做法,将泰州标志性的文化元素转换成话语和图案,融入文创设计之中,创造贴近群众生活的产品,使之变成打卡“道具”。做好本台“早安泰州”主题摄影展的文创变现,面向社会发起“晚安泰州”音频评选活动,征集老街岁月、古巷风光定格瞬间,多渠道拓宽销售路径,对不同产品进行种类划分从而确定销售途径,面向不同社会群体,进行线上线下差异化经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日用而不觉”命题,给媒体产业经营提供了新的遵循。作为党的媒体和喉舌,广电既承担着传递党委政府声音的重要职能,更承担着引导和服务千家万户的重要使命。而“歌舞巷”品牌的创立为赋能广电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项目和载体。“歌舞巷”既是党媒融合产品,又是生活休闲之所,既是社交平台,又是美学高地。延展泰州名巷“歌舞巷”历史文化积淀,做靓泰州广电“歌舞巷”文化IP, 让“歌舞巷”成为高辨识度、自带流量,具有强变现穿透能力、长变现周期的文化符号,是推动泰州学派文化精神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可行路径,也是助力泰州文化强市建设的有益尝试,值得我们进一步齐头并进做好探索与实践。


课题组成员:

叶慧莲、步永忠、王 健、吴 军、杜梅岭、殷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