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调查研究 > 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社科研究
泰州农产品进出口如何以“优”解“忧”?
发布时间:2025-09-30 16:43 信息来源:社科联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图片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稳增长、促消费、强创新、惠民生”的重要作用。泰州农业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设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也是全省重要的大宗农产品进口口岸,2025年成功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近年来,泰州农产品进出口处于平稳发展期,2024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146.0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3.1%。其中,进口110.8亿元,同比增长8.6%,出口35.2亿元,同比增长29.7%。

随着国际物流通道不断拓展、产业集聚态势日益加剧、科技赋能发展显著增强,其他地区港口能力逐步提升、产业链有效合成,国际环境持续加压,泰州农产品贸易发展面临“内忧外患”,亟需构建“多元共治、安全高效”的农产品贸易新格局。通过扬特色、补短板、添动力,发挥产地和港口现有优势,聚焦服务升级、精准施策、释放活力,以“合”助力、增“智”加力、向“质”发力,以“优”服务解现实之“忧”,进一步促进农产品进出口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聚力构建泰州粮油产业现代化发展新格局

一是高质量升级进口粮食指定口岸功能。抢抓机遇、借势发展,依托现有基础,实施专业化码头升级改造,引进高效自动吸粮机、自动取/制样设备等,提升通关效率的同时减少粮食洒落,控制有害生物携带风险;建立公共筒仓服务机制,并以核心港区为主体积极申请设立粮油保税物流中心,聚焦口岸能力升级,打造全省“泰州样本”,争创“长江中下游最大粮食物流中心”,进一步增强口岸对粮食物流中转的虹吸效应。

二是高标准建设泰州粮油现代产业园区。立足永安港区年超千万吨粮食装卸量及益海、汇福等龙头企业集聚基础,进一步完善沿江、内河码头及仓储设施,吸引国内外粮企落地,构建集江海联运、精深加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全国领先、国际知名产业基地,持续放大物流枢纽及核心节点作用。

三是高效率完善“江河协作”体系降本提质。挖掘潜在优势,充分利用内河港驳船“小而快”特点,协作沿江港口外贸运输,以合作创共赢,进一步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实现“近海”—“远洋”的全球布局。泰州地区内外港一体,打破现有物流转运限制,共同对接上海口岸互联互通,降低运输和通关成本。

四是优服务强化进口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监管合力。统筹农业、市场监管、发改委、海关等部门,推动信息互通、监管互助,强化调运管理、风险防控及全流程溯源体系建设,通过高效协同监管释放水运运能大、成本低、环保好的核心优势,持续护航产业健康发展和口岸竞争力提升。

二、加强进出口农产品安全风险预警能力建设

一是引导进口企业建立多元化采购体系。目前我国正持续推进粮食等重要农食产品多元化供给体系,增强国际农食产品的控制能力。建议相关企业树立风险意识,动态关注国际环境变化,对于进口依赖较大产品需防范输入型通货膨胀在中国相关行业蔓延,提前做好对策防范风险;对标已获准进入我国的进口粮食,合理规划粮食进口渠道,建立多元化供给体系。

二是强化技贸壁垒预警。加强涉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认证标准搜集,重点关注日韩、欧盟、美加、澳新等主要出口目的国家或地区农残和污染物限量标准变化,强化风险研判。

三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泰州地区进出口特色农产品优势,推动形成原料、加工、仓储、贸易全产业链,打造“大港口、大产业、大腹地”集群模式,形成上下游企业联动、同行业资源共享,协同共存、齐头并进。

四是跨境电商赋能农产品出口贸易。充分发挥泰州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作用,探索产品升级与价值提升,开拓全新市场空间。

三、构建进出口农产品多元共治机制

一是强化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压紧压实监管职责,共同督促出口企业持续履行卫生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织密严防严控监管网络,建立联合惩戒机制,杜绝假冒伪劣农产品“套牌”、“ 贴牌”等行为,提高监管效能和打击违法力度,提升行业质量体系、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进一步提升蔬菜种植标准化水平。农业标准化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加强对出口农产品上下游的指导,大力发展全产业链农业,对照国际种植加工先进标准,无标建标、有标提标,完善并推广兴化香葱等特色优势农产品标准体系,力争出口备案种植基地率先实现标准化生产全覆盖;提升机械化运作模式,节约人力资源的同时减少人工干预,实现自动化、便利化、参数化,以高效率推动高质量。

三是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媒体全方位覆盖,线上科普利用电视、广播、社交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线下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推进活动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乡村;发放宣传手册,增加知识答题、主题作品竞赛等多种手段,丰富内容和形式,扩大趣味性和传播力。

四是创建社会监督制度。定期公布违规企业名单及处罚结果,通报境外退运情况,形成负面清单,企业实时查询并对照整改;建立举报奖励制度,招募食品安全监督员,鼓励全员参与,进一步提升积极性,形成全民共制局面,筑牢食品安全坚固防线。

课题负责人:刘伟

课题组成员:张光明 王晓萍 李宾 茆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