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将精准化、智能化养老服务嵌入海陵城市中心
发布时间:2024-07-17 09:56 信息来源:社科联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海陵区作为泰州市的主城区,具有显著的中心老城区特点,同时还具有城乡结合的特征。截至2023年底, 全区人口46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3.2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8.7%。当前,海陵区的人口老龄化呈快速增长趋势,养老服务供需不均衡的矛盾日趋凸显。以海陵区为代表的中心老城区,如何因地制宜高质量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极具迫切性和挑战性。

图片


中心老城区养老服务的

难点、痛点、堵点


  海陵区作为城市的中心老城区,其养老服务现状具有较大的普遍性。

1.城乡差异和服务供给的问题

  海陵区下辖7个街道、4个乡镇和2个园区,老年人类型涉及城镇老年人、涉农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3种类型。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这3类老年人分别占目前全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的49%、24%和27%。不同类型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模式选择和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海陵区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和供给内容呈现较大差异性。

2.服务设施紧张和使用率不高的问题

  一方面中心城区的区位特点和老城区的城市规划现状,导致养老服务设施尤其是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供给非常紧张。但另一方面,养老机构床位平均入住率不高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等使用率不高,又导致了养老服务资源浪费和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

3.政府积极助力和社会化运营薄弱的问题

  为快速和全面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海陵区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力量,将中心老城区的党群服务中心、老年大学等场地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了较为密集的养老服务供给网格化系统。但由于较大比例的公建公营以及政府部门资源的共享兼用,缺乏有效运营机制和创新模式,导致系统市场活力和造血能力不足。

4.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智慧养老应用不足的问题

  江苏省在2019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推动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但海陵区在养老服务质量的智能化监管和智慧养老服务场景应用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图片


创新“养老+”

开启点单式服务


  针对中心老城区养老服务存在的一系列难点问题,海陵区从实际出发,深入一线,对海陵区养老服务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研,形成了《海陵区养老服务专项规划调研报告》。该报告从海陵区老龄人口及养老服务需求现状、海陵区养老服务设施配置状况、海陵区养老服务供需预测、改善海陵区养老服务供需情况的建议等方面,深刻分析了海陵区养老服务问题存在的原因、解决思路和实施路径。在此基础上,海陵区民政局牵头编制了《海陵区“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海陵区推进颐养住区建设创新工作方案(2023—2025)》等系列文件,既从宏观角度对海陵区“十四五”期间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重点破解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难题,提出了指引性思路;又从微观视角以项目化创新工作方式,做实做细解决方案的实施路径,让政策紧跟实际情况走、服务紧跟老年人需求走。具体来说,海陵区从4个方面着手破题解局——

1.优化城乡设施布局,丰富综合性服务供给

  一方面,打破现有养老机构布局和行政区域界限,采取机构合并、人员划转、资金整合等多种方式,将乡镇敬老院升级改造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另一方面,针对中心老城区养老服务设施数量紧张、功能单一的问题,将部分城市街道的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升级改造为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使其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以及业务指导、资源辐射等综合功能,从而形成立足镇街、辐射村居的枢纽型养老服务综合体。

2.灵活嵌入功能小载体,提高个性化服务能力

  对日间照料中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或村居其他养老服务设施进行统筹优化,以细分功能、灵活嵌入的方式,植入睦邻点、康复小屋、适老产品(服务)体验区、老年助餐点、老年助浴点、老年大学分校(站)等小型化的服务功能模块,满足不同类型老年人对专业照护、医疗护理、康复保健、膳食供应、精神文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基层养老服务设施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能力,又满足了城乡不同类型老年人的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

3.因地制宜推进“养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针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形式单一、资源整合不充分、市场活力不足等问题,海陵区积极探索“养老+”创新模式:大力推进“党建+养老”,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社区党建阵地为载体,设立“党建为老工作站”,将党建工作与养老服务工作紧密结合,以党建引领和带动社会资源广泛参与;积极试点“物业+养老”,采用物业服务企业承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托管运营、物业服务企业利用小区内物业闲置资源改(扩)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方式,吸纳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引入“公益+养老”服务模式,通过与公募基金、知名社会公益组织深入合作,以公益项目带动社会资金筹措和社会资源参与,推进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4.强化服务监督“一网统管”,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海陵区于2022年年底启动区级智慧养老服务监督管理平台和全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建设运营,通过实现一网统管、一网覆盖,推动养老服务的全流程监管、设施运营的智能化管理和养老服务供需的精准对接。同时,依托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设了区级智慧健康养老体验馆,为老年人提供场景化和交互性的养老服务体验场所,提高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意识和促进养老服务供需高效对接;开发海陵区“福海乐养”线上小程序,打造“线上获取+线下体验”的创新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点单式服务。


养老服务

走个性化、品质化、精准化路线


  进入“十四五”时期,养老服务需求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对多层次、个性化、品质化、精准化的养老保障体系和服务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海陵区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中心老城区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1.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回归本位,更加注重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更大力度保基本兜底线,放开市场,大力助推积极老龄观和银发经济,为养老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2.着力提供精准服务和补齐短板

  在实现兜底保障的前提下,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建立基本有保障、普惠有供给、高端有选择的养老机构服务格局,重点满足不同类型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

3.注重科技支撑和消除“数字鸿沟”

  《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把技术创新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为此,提高老年服务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加大老年健康科技支撑力度,加强老年辅助技术研发和应用至关重要。智慧健康养老场景搭建、场景体验,是推进养老服务智慧化应用和解决“数字鸿沟”难题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