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下午15:00,围绕文物知识普及这一主题,由兴化市博物馆主办,张培元老师主讲的“昭阳文物讲堂”第四讲——清代郑板桥《七贤图轴》的创作与流传,在市博物馆方厅开讲了。 《七贤图轴》为郑板桥七十岁所作,描绘修竹七枝,以七竹比喻七贤,竹姿疏落有致,竹节傲然挺立,具有一种刚正不阿和倔强不驯之气。  此幅画所绘墨竹七枝,其中有二竹与五竹交错,伸延直出画外,三竹竿用浓墨,四竹竿用淡墨,前后交迭,虚实相生,此所谓:“一竿瘦”,名曰“细竹”,细而不弱,坚韧挺拔,富有弹性,具有“清癯雅脱”之美。竹叶用中锋,呈“介”字“个”字,浓淡相宜,干湿并兼,疏密相间,极富变化之妙。左方长题,是板桥所创的六分半书,关于六分半书的特点,板桥曾自言:“以汉八分杂入楷、行、草”。四行书法用笔刚柔方圆兼取,错落有致,穷极变化。  张老师从这幅画的创作与流传,讲述了作品给后人带来的启示,做人要如竹子一般,虚心有气节,亦以见贤者之必有后也。  此次讲座进一步弘扬板桥文化,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讲座现场,张老师幽默、细致的讲解,让市民对板桥书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加深了对书画艺术的了解,整场讲座大家都听得很认真,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