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科普及 > 科普知识
南北方小年为啥差一天?
发布时间:2024-02-02 12:19 信息来源:社科联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古人云:“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地大物博,各地风俗也是千变万化、不尽相同,所以每次春节前夕,南北方的老百姓都会面临一场欢快喜庆的“小年夜之争”,即:小年究竟是腊月二十三,还是腊月二十四?

  翻开日历,这两天都可被称为小年,只不过一个是北方小年,一个是南方小年,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么有趣的差别呢?

图片


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中国的“小年”文化

  南北方小年差别的发生,主要与两个方面有关:其一,设立“小年”这个节日最初的目的与意义;其二,清代官方朝廷对小年风俗的改变。

古人为何设立小年?

  小年最主要的习俗之一便是祭灶,即祭献灶神。灶神刚开始只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随着祭灶文化的不断深入扩展,他的权力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逐渐有了考察人间善恶的职能,能够降福或者降祸。

图片


  自“小年”诞生以来,它的日子被定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也就是说南方小年才是最传统意义上的小年,这是有古籍记载可以证实的。

1.晋代

晋代名人周处曾在对方风物志《风土记》中写道:“腊月二十四日夜,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腊月二十五,灶神要上天参加天庭聚会,所以百姓便在二十四的晚上祷祀,希望能够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幸运和福祉。

2.宋代

  宋代范成大的《祭灶诗》中写道:“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来典祀。”这至少说明宋朝时,南北方的小年都是腊月二十四。

图片


北方腊月二十三的小年

又是如何来的呢?

  古代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处于北方,两宋时期完成向南转移,而到了明清又有回溯的过程。其实中心转移对小年并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南北方百姓也没有因为与中心挨得近或者隔得远,而改变风俗。

图片


1.清朝前中期

  在清朝前中期,北方官家和百姓过小年都在腊月二十四,如《清嘉录》载:“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而北方小年的变动,这事要追溯到清代中后期的帝王家,是他们将祭祀活动提前了一天。

2.清朝后期

  自道光一朝开始,清朝国力急剧下降,为了节省开支,帝王便将本该在二十四举行的祭祀活动挪到了二十三夜,与祭天大典一起举行。于是乎,北方百姓便跟着官方一起变更,将小年夜挪到了二十三,比原先提前了一天。

图片

  也就是说,“正统”意义上的小年应该是腊月二十四,北方二十三是小年的历史不过才二三百年,只是形成习惯之后,就再难更改了。不过,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有意义的一部分,南北方不需为此伤脑筋。

廿三祭祭灶,廿四掸掸尘

廿五、廿六搡点心

廿七、廿八勿走勿是过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