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科普及 > 科普知识
兴化垛田何以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23-11-15 12:14 信息来源:社科联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兴化垛田久已闻名,近些年来多种荣誉的加持,更是使其名震中外:2013年被原农业部公布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被国际灌排委员会列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等,还有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全球四大花海”等等。

图片

▲拍摄 许春国


  兴化位于江淮之间的里下河地区,是一个典型的“锅底洼”平原区。这里地势低洼,河流纵横交错,自古以来饱受洪涝灾害的侵扰。为应对水患威胁,当地先民面对一片片湖荡沼泽,因地而宜、因水而宜,在沼泽高地之处垒土成垛,渐而形成一块块垛田,使蛮荒之地可以用于农耕,这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垛田。

  垛田不仅是一种有别于梯田、圩田等的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更是凝聚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一生产系统不仅生产了可以满足人们需要、具有地方风味的农渔产品,还保育了物种资源与生态环境,创造并发展了适应性的农耕技术与工具、乡村文化以及田园景观,是一类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按照原农业部于2015年颁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指我国人民在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世代传承并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完善的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的农业生产系统,包括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和由农业部认定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

  早在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的时候,就做出了这样的定义,GIAHS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兴化垛田之所以能被成功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在于其完全符合GIAHS的5项基本标准。

  一是提供保障当地居民食物安全、生计安全和社会福祉的物质基础。垛田是栖息于其上的人们的“粮袋子”“菜篮子”和“果盘子”,垛田上可种粮种菜造林,水中可以养鱼养虾,还可以放鸭、鹅等家禽,多样化的生产保障了人们的食物与生计安全。随着农业功能的拓展,以垛田水乡为基础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更是有力推动了农民就业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

图片

▲绘图 徐兴海 解善彪 

  二是具有遗传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垛田地区农业物种资源丰富,垛上有各类瓜果蔬菜,香葱、油菜、龙香芋更是成为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水中则是“江北淡水产品博物馆”。同时,植被覆盖指数为31.41,生物丰富度指数为71.94,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兴化境内更是分布有野生动物160多种,其中兽类有13种,自然分布鸟类(含过境候鸟)53科68属120多种,两栖类有9种,爬行类有15种,属于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的有东方白鹳、丹顶鹤、白天鹅、灰鹭、中华秋沙鸭、鸳鸯以及隼形目、鸮形目的所有种等。

  三是蕴涵生物资源利用、农业生产、水土资源管理、景观保持等方面的本土知识和适应性技术。人们在沼泽地上建立起良田,其堆垒方式、传统的搁种法以及罱泥、扒苲、搌水草、戽水等传统的耕作方式,农林渔立体复合经营、农作物轮作倒茬与间作套种相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构建起一整套适应性的农耕技术体系。

  四是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在社会组织、精神、宗教信仰和艺术等方面具有文化传承的价值。垛田这一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杰作,影响了“垛上人”的居住、饮食、交通,也塑造了他们的生活习俗与文化形态。垛田地区的民间文艺根深叶茂,堪称“民间艺术之乡”,庙会、歌会、高跷龙、农民画、拾破画等,取材于垛田、描绘着垛田、传承着垛田。

  五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演进的生态智慧与景观美学。因湖造垛、因水而作、因垛种菜的水陆交互的农业生态系统,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活化石”,其生态智慧、生态景观,展示的是一部农业生态文明的教科书。

图片

▲拍摄 周社根

  垛田地理地貌的独特性,使得现代化的耕作方式在这里难以推广应用,也使得这一农业文化遗产保留至今。治淮的成功使得水涝灾害显著减少,当地农民已不再需要依靠垛田来抗洪防涝,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方便耕作,人们对原始的垛田进行了大面积改造,使得垛田变矮。城镇化不断侵蚀着垛田,就业机会增加使许多年轻人“逃离”垛田。

  发掘、保护、利用、传承农业文化遗产工作仅仅只有20年时间,如何保护系统性、活态性、动态性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文化遗产依然是“世界性难题”。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护好里下河地区最具典型意义的农耕文化“活化石”和生态环境变迁与土地利用方式演变的珍贵“标本”,让这一道世上罕见的风景延续下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某一个部门或专业的事情,因为垛田可持续的关键是垛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垛田地区乡村的全面振兴,这需要我们的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