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周期长,投资风险大。一般的投资者必然遵循市场规律:不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然而,无锡的经验告诉我们:坚持一个赛道走到底,或许才是产业园成功的关键。
2019年,中国物联网国际创新园(以下简称微纳园)内一家软件开发公司迎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在这家公司无力支撑下去的时候,它迎来了华为哈勃的投资和订单,起死回生。
当时,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国际竞争正越来越激烈,像华为这样的行业头部逐渐开始EDA软件的国产化替代,与无锡这家飞谱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作就是华为的一次有效尝试。
“在我国芯片产业中,光刻机是硬件工具中目前最难攻克的部分,而软件工具中的关键正是EDA软件。”飞谱电子副总裁周琦勇告诉记者。
目前,飞谱电子完全自主开发的EDA软件对标国际头部软件已经能够实现95%以上的功能。以2019年为拐点,飞谱电子开始获得更多资本支持和订单,进入了发展的爬升期。
飞谱电子是幸运的,市场起起伏伏,虽然自身的科研硬实力是最大的底气,但也离不开其背后微纳园的助力。
“市场一直在变,但我们产业园不能随波逐流。”微纳园运营管理单位无锡微纳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渊斌认为,产业园的发展逻辑跟专精特新企业一样,必须坚持一条赛道走到底。
无锡是集成电路产业“重镇”,是物联网产业“领航之城”。微纳园作为全国首家物联网主题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依托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及中科院微电子所等龙头机构的产业号召力,以传感器及智能硬件为重点方向,孵化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并在培育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属于科技园区的“专精特新”打法。
“‘专’就是专注一个赛道,‘精’就是对企业的精准培育,‘特’是指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生态,‘新’就是要面向未来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应用、持续塑造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杨渊斌说。如今,微纳园聚集了以盛景微电子、飞谱电子为代表的IC设计企业,以无锡物联网创新中心、华景传感、英菲感知为代表的传感器企业,以中科光电、中科西北星为代表的物联网应用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
在物联网最艰难的那几年,很多产业园都转型了,而微纳园奋力坚持。“所以后来行情好了,创业公司又多起来的时候,大家也愿意选择微纳园。甚至有企业专门为了我们的产业生态从别的产业园区搬过来。”杨渊斌说,这个时候坚持长期赛道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周琦勇也提到了这点,当时创业团队之所以选择无锡,就是因为微纳园招商人员的专业。“2014年那会儿,EDA软件的重要性还没有特别突出,但微纳园当时就有这个远见,所以我们选择了在这里创业。”
完整的产业生态,使得微纳园专精特新企业的集聚度很高。目前,园区内共有48家专精特新企业,其中省级22家,国家级10家,发展势头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