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泰州文脉
气势与形体:泰州城池“凤翥”形胜的筑造
发布时间:2022-05-26 12:06 信息来源:社科联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万物聚而为城。在城池之中荟萃光明深情,才能缔结豪华人文,抵达天人合一、物我不二的圆融境界。城池的气象和格局,源自城垣城濠、长亭短亭等胜迹的不倦垒筑和持续经营,源自阴与阳、城与水、人与物、亭台与楼阁的协同呼应。“今城四周皆广濠,城翔濠上如凤翥,或名凤凰城。”(《崇祯泰州志》)。坚城和环池,灰砖和白水,绵延千年的映照、损益,构建成幽邃盛美的泰州城池“凤翥”形胜。

图片

一、“凤翥”形胜的城池布局

城称凤邑、凤城、凤凰城。“城翔濠上”,乃“凤翥”形胜核心。“城峻而坚”,“池环而广”,有城有水,动静兼美,无城不见其形,无水不见其势,城的坚固与水的柔弱交相重、不可割。“东墩西阜、南桥北塔,延颈奋翼、五光备举”,此为“凤翥”形胜主要布局。

凤翼。东西城门外土丘,在形胜上为凤翼。建炎三年疏浚城濠,绍兴十年开挖东市河、西市河等,初期只是开掘和疏浚濠河、市河堆积的土堆,随着城池凤凰意象的树立与推进,泥丘逐步与凤凰相勾联比附,先称“凤凰台”。在“凤翥”初具形态时,当作“凤翼”。

凤首。南门高桥,原名济川桥,俗称“凤首桥”。《崇祯泰州志》载“形家言南门高桥为凤首”,“济川桥即高桥,跨南官河,正统九年同知王思旻重建,俗呼高桥。有耆老韩诏更砖以石,新增石栏二带”。重建年份为正统九年(1444),正统年前凤首应已建竣。

凤颈。高桥到南门的长堤为凤颈。长堤上原建通川桥。崇祯志记载“通川桥,跨濠堑,成化年圯,嘉靖元年千户严茂建。”“通川桥,跨濠,明成化间圯,嘉靖元年千户严茂建板桥,向有河通行。崇祯九年兵备副使郑二阳、知州徐日升从形家言,泰州名凤城,此为凤颈不可断,筑实之,今废。”(《道光泰州志》)。桥在成化年间(1465-1487)圯塌,则初建时间与南门高桥相印,几与南门高桥同时。正统年新建,嘉靖元年(1522)再建,崇祯九年(1636)复筑实,两百年来,建桥、废桥皆出于对凤颈形胜迥然不同的理解。

凤尾。州北门外二三里,凤尾桥、花园头塔、观音阁等均为凤尾。“花园头塔州治北三里许,塔顶与南门外高桥准。郡号凤城,南桥北塔,首尾实相应焉。万历十年,下建观音阁,益称壮丽。”(《雍正泰州志》)“花园头塔在州治北二里许,塔顶与南门外高桥准。州号凤城,南桥北塔,收尾相应,万历十年塔下建观音阁。”(《道光泰州志》)。“赵公桥跨北河接新城殿永宁寺,本名凤尾桥,形家言南门高桥为凤首,东门外有凤凰墩为凤嘴,此为凤尾。乾隆十八年知州赵天爵捐廉倡建,州人便之,故名。”(《道光泰州志》)。

凤胆。凤胆是凤成熟的标志。县志、笔记和民间传述不一,有谓钟楼铜钟、文峰塔、西山寺木塔等。凤胆是城池人格的寄托之物,体现城池的坚固意志和非凡功能,出于振奋城池、提振科举的考虑,随着州守、时代、境况、愿景的迥异,凤胆象征物、象征地代有所选。铜钟,这个城池重器、圣器,当是首选之物。文风蕴集的文庙、贡院、书院也是首选之地。《吴陵野纪》载,“钟楼巷铜钟,泰为凤城,钟为凤胆,不宜轻启。”又“西山寺塔,西山寺塔不露天,谓塔在屋中也。俗云:泰为凤城,塔为凤胆,此与钟楼之钟为凤胆说,同一怪诞。”周志陶《吴陵忆》有“泰邑凤凰形,南北二桥为首尾,东西两翼是丘墩,胆塔十三层”。

图片


二、“凤翥”形胜的筑造进程

937年设泰州。938年首任知州褚仁规甚具雄心,为整齐士旅、固护严城,而展筑子城。子城筑成,褚仁规饱蘸意气书就《泰州重展筑子城记》,吐露愿标青史的大志。1938年拆城,1939年8月城平,城垣存续一千年。这一千年,凤凰意象的萌芽,凤凰元素的引进,颇为偶然,但一旦凤凰成为城池的共同灵魂,在时间上始终衍化延展,在空间上不断置景聚合,筑造完善“凤翥”格局就成为必然。这种不懈不倦的筑造,绵延至少五百年。根据凤的成长成熟阶段,把“凤翥”形胜筑造粗略分为三阶段。

雏凤。凤凰意象从想象到现实,孵化进程大约200年,即从938年到1138年。这个200年间,子城废后建罗城,增建月城,城垣日益俊美。建城100余年后,城池形胜筑造开始萌芽与实施,以“阜地气,壮郡形”。宋嘉佑八年(建城125年)开化寺改名北山寺,建城130年左右修筑文峰塔,绍圣四年(建城159年),陆佃建贡院,置胜迹六十二处,这是早期城池形胜建设的高峰。“陆佃字农师,吴县人,绍圣四年知泰州。是年建贡院,开凤凰池,置堂阁亭庵,以经术课士,以平易临民,事简政清,人甚称便。”(《崇祯泰州志》)。“在南山寺西,宋绍圣间州守陆公佃建诸亭阁庵池,共六十二处。绍定二年,陈公垓重开二池,阁前建长堤。”(《崇祯泰州志》)。“建贡院,开凤凰池”,乃守官从人文角度首次为城池引进凤凰意象。

鸾凤。凤凰意象从勾勒到渲染,演化进程大约300年,即从1139年到1438年,“东墩西阜”筑造完成。凤凰意象、凤凰元素大量引进和嵌入,凤凰从笔墨向尘俗洇染,与故事传说缠绕附会,不断进行嫁接改造,重铸为更深厚更凝重的城池符号。建城200年后,初二十余年频繁遭遇兵火城池尽毁,废墟上重建,烈火中重生,使得泰州进入城池人文形胜密集建设时期,这个时期大约延续了一百年。城西经武桥边立文孝庙,城内外布局七星井,城北恢复北山寺旧观,城北卤汀河边置龙王庙,城东南建海阳楼等,都在这百年间次第而成。城门外堆土逐渐被指认为凤凰台,最后成为凤翼。“宁海门外,背水朝阳,有翔凤回旋之势,相传有凤凰来集其上”,这是州志所载凤凰台传说。西门内的垒土,就是泰山的雏形。《吴陵野纪》载,“岳墩,宋绍兴十年开市河垒土而成。明万历十年祀岳公于墩,始以岳称。”1229年(建城291年),陈垓在陆佃的基础上,继续完善贡院布局,开二池谓凤凰池。1214年建三座水门,1234年加挖城墙四角外月河,即在建城近300年时依稀有“城翔濠上”的飞凤之姿。建城450年前后,城池在元末战乱中再次遭受劫难,但苏浙皖等邑外文化的持续涌入、激荡,蕴蓄人文厚度,推高人文高度,钟楼、鼓楼相继耸起,催发城池凤凰形胜的涅槃。

凤凰。凤凰意象主体完成,形神合一。到1438年前后,即建城500年上下时,正是泰州人文豪华昌盛时期,在形胜建设上呼应了官民和士人对天人合一理念和城池美学的需求,借助天时人和完成形胜筑造工程。“南桥北塔”基本完成,至此凤凰意象从抽象变具象,从虚无生有形,从想象成现实。南门高桥率先建成,其后凤尾桥、花园头塔以南门高桥为标准建成,并完成更壮观复杂更繁华绮丽的凤尾形胜。花园头塔“塔顶与南门外高桥准”,即在修建中就有意做到与南门外高桥等高,保持南北平衡。北城外向北逶迤而去的通衢、街巷、稻河、草河皆为凤尾形胜的组成部分。万历十年,为强化凤尾形胜,还在花园头塔下建观音阁。凤翥形胜完成后,加强这个形胜格局并且发挥功能、激发影响自此成为历代守官和士人的重大职责,凤凰符号的使用和加入更趋密集。“正统四年,知州黄性开凤池于棂星门外,塔影入池,形如笔立,因名凤池笔颖。”“于棂星门外开三池,筑基其中,谓之凤凰墩,后内池既废亭亦毁,惟外三池在焉。弘治间判官前御史方岳建亭凤凰墩,名曰浴沂亭。”万历十七年(1589)建文昌阁,呼应文庙、南山寺,制城池东南,构成城池形胜相辅相应、相生相克的精密布局。

图片


三、“凤翥”形胜的深层意识

“毓秀于此墩,钟灵于泰岱,洵名性之大观,实斯文之攸赖。”潘鸣凤在《凤凰墩赋》中揭示了形胜筑造动力所在。从深层而言,形胜筑造史,本质上是城池进化史,万物在逍遥放旷的城池中获得光明、坚固和安慰。

嘉佑年到绍圣年间,绍兴年到端平年间,正统年到万历年间,这是泰州大规模形胜建设的三个重要时期。“凤翥”形胜的筑造,战火带来初毁初建、再毁再建的机遇,但根本上还是河清海晏、时和岁丰、人文豪华等共振的结果,精明锐利、勤于敏给的知州尤为关键。历史上,陆佃、陈垓、蒋诚、黄性、鲍龙等,怀着对天人合一幽冥力量的敬畏,为城池注入深情和智慧,用力于城池形胜筑造。“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城垣之内,南北大街、中市河把城池分成东西两半,中轴以东属阳,主春、生、文、仁,故有儒学、文昌阁、文峰塔、万寿宫等建筑;以西属阴,主秋、收、武、义,故有武庙、经武桥、演武厅、千秋亭、阜通门等建筑。这是对“凤翥”形胜的呼应,通过对公共建筑深层次规划设计,建构意义世界,注入神秘力量,通过凿造安放人生的境域,完成生命关切和生命超越。

“南桥北塔”凤首凤尾建成,标志着城池从一个闭合空间打开成一个开放空间。把对城池的美学需求聚焦于凤凰,从偶得的凤凰意象,自城墙一隅投射到全部城垣、整个城池,再到有意参合化生凤凰元素,在悠久和宽阔的大历史中布景造境,最终完成“凤翥”形胜,这是生命之道的深入参与和主动引导。这个过程中,凤凰不断外化为具体而微的城池形胜,城池形胜也在通过不断强化和阐述丰富凤凰内涵,使凤凰的精神与城池的形体更为匹配,更为融和,可谓天人、家国、万物,皆尚中而成凤凰,皆涅槃而成凤凰,生命之道最终具象为“延颈奋翼,五光备举”的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