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泰州文脉
范公堤:四个男人一台戏
发布时间:2024-02-27 16:54 信息来源:社科联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1021年,宋真宗天禧年间,朝廷调任时年三十三岁的范仲淹到泰州担任西溪盐仓仓监。范仲淹在这年已入朝为官六年。当年二十七岁的范仲淹便考上了进士,跻身官场。踏入官场的第一天,范仲淹就给自己立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作为一个读书人,他深知盐和铁的重要性,因为当时的盐税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泰州海陵是淮南盐的主要产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从汉代吴王刘濞在此“煮海为盐”起,泰州的盐业就名声鹊起。在唐朝开元年间,朝廷在泰州设立海陵监,管理沿海各盐场;至唐朝大历年间,已号称“海陵盐税,天下居半”;到了宋朝,则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图片

范仲淹雕像

  范仲淹的前任——名相吕夷简早就在泰州担任西溪盐仓仓监,在泰州苦心经营六年,带领灶民盐丁,解决了泰州盐运中转缓慢的痼疾,使得盐税征收与日俱增。对此范仲淹知晓得十分清楚,他更知道十年之前天下闻名的神童晏殊也在泰州担任盐监官。虽然时间不长,但晏殊才华出众,又有老师陈彭年的指导,将盐场治理得井井有条。但晏殊并不满足于此,他更创办书院,施仁政、宣教化,亲自任课执教、开启民智。

  这两位前辈在泰州所做的功绩激励了年轻的范仲淹,使他下定了决心到泰州一定要为老百姓谋福祉、做实事,决定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



亲临盐场

  范仲淹到泰州后马不停蹄四处视察民情,深入到盐场一线。心潮澎湃的范仲淹写下了“阳和不择地,海角亦逢春”的诗句,正是他心中那份“为官不择贫富地,偏让海角逢春光”的远大志向和高尚品格的写照。

  深入一线的范仲淹很快就发现,泰州附近的各大盐场东临黄海,深受海潮之害。此时的捍海堰还是两百多年前唐大历元年(766年)修筑,后因战乱年久失修,且常年有海潮席卷泰州、扬州各大小盐场,冲毁盐灶,毁坏房屋,淹没毁亭。范仲淹站在退去潮水的大海边,忧心如焚,他清楚地知道,退潮之后,过去的良田都会变成盐碱地,老百姓将无法耕种,流离失所。

  面对眼前的一切,范仲淹决心在此前修筑的常丰堰基础上重新修复捍海堰,根治海潮洪水之害,为民谋得千年平安。范仲淹想到了时任泰州司理参军的同科进士滕子京,两人一拍即合,惺惺相惜。范仲淹为此曾多次向宋仁宗谏言,力陈兴修水利、造福民众之理。

  可两个基层官员哪有权力实施如此巨大的工程?所幸的是,两人的上司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张纶深深感受到范仲淹敢于担当的忧国忧民之心,多次向宋仁宗转奏范仲淹的奏折。面对朝中保守派“修好大堤会产生内涝,灾害更多”的责难,张纶以“涛之患十九,而潦之患十一,获多而亡少,岂不可耶”说服了宋仁宗。

图片

范仲淹奏表


全力筑堤

  1023年,天圣元年,朝廷任命范仲淹为兴化知县,主修捍海堰。次年,范仲淹召集了四万多民众,在数百里的海岸线上修筑捍海堰。范仲淹亲临一线,将自己的俸禄和积蓄全部献出,用于筑堤。海堰工程全面展开,北起阜宁庙湾场,南到栟茶场,都是施工现场,号子声此起彼伏,工匠川流不息,盐灶改成了饭灶。堰段以方石加固,内植树木,保证了工程质量。张纶考虑到让一个县令主办如此巨大的工程,物力财力殊为不易,又奏请朝廷,让范仲淹监楚州粮科院,以便让他随时有权调用国库粮草,为工程所用。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修堰工程紧张施工之时,海潮意外涌来,冲垮了堤坝,吞没了正在施工的一百多个民工,工程被迫停工。这时,泰州司理参军滕子京闻讯赶来,在一线工地指挥士兵,稳住了阵脚。但朝中反对范仲淹的人此时利用此事大做文章,诋毁诽谤范仲淹。两淮都转运使胡令仪受宋仁宗委派,实地考察后,确认古捍海堰年久失修,农田、盐灶和百姓生命财产难以保障,并上书宋仁宗,积极支持范仲淹修堤,这才使一度停工的捍海堰工程又重新启动。 


托堤离去

  1026年,天圣四年,在距范仲淹来泰州任职将近4年半后,范仲淹收到家信,告知他远在家乡的母亲去世了。按照当时朝廷律例,范仲淹必须辞官返乡。离泰之际,范仲淹不放心修堰工程,依依不舍地将此时已初具规模的工程托付给了上司张纶。张纶是忠厚之人,兼任了泰州知州。他不顾工程艰难和年事已高,亲自指挥,坚持将捍海堰修完。竣工后,张纶不计名利,不署堤名,只称捍海堰。捍海堰建成后,堤外烧盐,堤内种粮,给整个泰州周边的沿海地区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屏障。


范公留名

  1045年,庆历五年,范仲淹已经五十六岁,人生暮年之际被贬到了河南邓州。时值深秋,他收到了好友滕子京的信和一幅《洞庭秋晚图》。读信看图后的范仲淹,百感交集,回想起当年与滕子京一起考中进士时的欢欣鼓舞,以及后来一起在泰州克服困难,修筑捍海堰,为民谋福祉的场景,不禁思绪万千,提笔写下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则是范仲淹一生追求的人生理想和行动准则,这与他在泰州时写下的《书海陵滕从事文会堂》中“君子不独乐”的思想如出一辙。

图片

  范仲淹在泰州修堰治水,为民请命,在泰州百姓心中树立了一座高大的丰碑,古老的捍海堰被百姓敬称为“范公堤”。泰州海陵八景中专门将“范堤烟柳”列为一景,目的就是让百姓记住范仲淹在泰州任官,为民请命、筑堤抗潮的丰功伟绩。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