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泰州学派
泰州归来尤崇儒
发布时间:2024-02-04 11:23 信息来源:社科联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泰山归来不识山,泰州归来尤崇儒。不久前,我有幸从淮安前往泰州实地研学泰州学派。来到崇儒祠前,你会发现,崇儒祠名副其实。尽管坐落在东晋古刹古孝光寺的侧旁,但有泰州学派智慧的加持,崇儒祠仍然不失其光芒。展馆和院落虽小,却也到处弥漫着儒学的沁香,狭小院内,一柱擎天大树仿佛诉说着泰州学派的昔日盛名;石头缝里,凭空钻出的株株小草,彰显着平民哲学的生命张力。

双脚迈过尺高门槛,映入眼帘的便是期待已久的乐学堂了,堂里陈列了王艮的主要观点,侧部展示着众弟子的继世学说,一时间,如同蚂蚁啃骨头——消化不得。乐学堂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处实境雕塑,一处展示了王艮乘自创的“木轮车”一路北上讲学时的艰难场景,另一处则展示了他在道场里席地讲学与众人同乐的欢乐场面。看到这里,儿子踮起脚尖轻声说:“爸爸,你看,讲学的老人旁边还有大碗茶。”“是的,你看席坐在地上听课的还有刚刚打渔归来的渔夫和砍柴归来的樵夫,和老百姓喝一样的大碗茶,体悟一样的平民哲学,这就是王艮老爷爷的伟大之处。”我回应道。

图片

老百姓听得懂的哲学,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哲学,也是儒学之道。泰州学派从不把道看作稀缺之物,束之高阁或者尊贵者独享,而是将其转化为百姓日用之道,试图破除儒家传统思想中圣人之道与百姓之间的对立,他倡导不分贵贱贤愚,把百姓看作道的本位,把是否合乎百姓日用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作为检验圣人之道的尺度。这种学说主张,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平民社会的精神利益,为平民社会日益增长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和道德庇护。

“入山林求会隐逸,过市井启发愚蒙。”王艮把讲学活动置于“山林”“市井”,既继承了书院的教学形式,曾在安定书院、东淘精舍等处讲学,又不受书院传统的束缚,利用山林、市井、家舍等场所,积极开展书院外教学活动,为一批有志于学的平民百姓提供了学习机会,为“往来无白丁”贡献自己的智慧。在他的学生中,虽有如徐樾这样的官僚士大夫,但更多的是布衣平民。如他最早的学生林春出身佣工,朱恕则为樵夫,除此之外,还有陶匠、田夫、商人等等。

图片

泰州学派是我国哲学史上唯一以地名命名的一个哲学流派,提倡个性和精神自由,是继“竹林七贤”之后,封建社会又一次自我意识觉醒。泰州学派的传道者们,怀着人人可以成圣人的自信和自尊,挺直腰杆,积极投入到社会政治和世俗活动之中,在百姓日用之道中追寻真正的自由,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并以此匡正世道人心。由于种种原因,泰州学派后来走向了衰弱,但他表现出来对平民百姓个体尊严的尊重和有教无类的教学之道,将永存于世,青史留名!

崇儒祠后,我们又去了泰州学政试院、王氏宗祠等地。一天的研学行将结束,坐在回淮的大巴上,脑海中王氏第二十世孙王爱东老先生精神矍铄、慷慨陈词的样貌久久挥之不去。我想,这大概就是泰州学派留给王氏后人最好的财富吧!有那么一瞬间,我幻想着从泰州学派的遗迹和历史记忆碎片中汲取一丁点儿营养,好为我们人生的后半程增加几份厚重。不管如何,这次研学,所听所看所闻,业已刻进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