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泰州研究
泰州特色民生工作品牌怎么抓?五个强化!
发布时间:2023-07-06 11:07 信息来源:社科联院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民生工作则是“心中工作”。建市以来,泰州始终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每年安排全部财力的75%以上、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扎实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培育了一大批在全国、省内有影响力的民生工作品牌,着力办好民生实事、补齐民生短板,有力推动了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让广大群众共建共享泰州发展的“幸福时光”。

一、实践探索

1.凡人善举善小而为,共同托起“爱心城市”

  1996年地级泰州市成立之初,我市十分注重引导、保护和发挥好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关爱弱势群体,将众多凡人“一念之善”发展成一系列“爱心品牌”,全市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形成了“爱心奶奶”“放心餐桌”“为了母亲的微笑”“爱心家庭”“爱心超市”“关心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帮扶”“春蕾计划”“关爱女孩行动”“快乐从心开始”等十大爱心品牌行动,极大推动了“爱心城市”建设,慈善爱心品牌迅速打造成新的城市名片。

2.重视关爱特殊群体,筑牢兜好民生底线

  散落在民间的凡人善举,难以形成合力;政府部门主动参与,有助于凝聚各方力量,协力补齐民生短板。打造省优质民生工作品牌“温心驿站”。2009年,市民政局立足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基本职能,集聚各界爱心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救助,“温心驿站”作为全省民政系统唯一的“江苏省优质服务品牌”,成为全省第三批优质民生服务品牌。在全市开展“幸福童享”关爱行动。探索困境儿童保障关爱工作,构建政府救助、社会互助、家庭自助“三位一体”保障关爱机制,通过在高港、姜堰试点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全市建立了信息采集报送系统,对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实现全覆盖,为全省提供了关爱困境儿童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泰州模式”。

3.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塑造系列民生品牌

  2020年以来,市级机关坚持为民导向,聚焦153项需持续解决的民生事项,推行“党建+民生服务”模式,以深化党务、业务、服务融合,塑造民生品牌工作为抓手,高效推进民生工作。在实施民生十大行动的基础上,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研究制定了《深化“三务”融合、塑造“泰”系列民生品牌两年行动计划》,重点打造泰平安、泰优教、泰有礼、泰有爱、泰爱才、泰满意、泰惠农、泰佑康、泰宜居、泰水韵等十大品牌,这些品牌建设中所涉及的民生事项,不是部门的一般性业务工作,而是群众反映强烈、需要攻坚克难的关键事项,如黑臭河道治理、增加停车泊位供给、提高学前教育普惠性比例、流动摊点规范化治理等。到2022年底,在市级机关普遍打造具有部门特色、形成一定影响、群众满意叫好的30多个响亮的“泰”系列民生服务品牌,成为泰州“三务融合”打造民生工作品牌、增益民主权利的创新实践。

二、实践启示

  实践证明:要必须坚持人民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满意导向,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打通民生政策落地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凡人善举,更需要政府部门主动参与、积极引导,使得民生服务工作品牌化、系列化,确保民生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既有坚守更有成效。

1.高质量推进民生工作,培育特色民生工作品牌,必须坚持人民导向

  习总书记强调,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要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用心用情抓好民生幸福十大行动和“民八条”,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施民生幸福行动为抓手,致力民生幸福,力争在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形成具有泰州特色的系列民生品牌,创造人民满意的高品质生活,建设让泰州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

2.高质量推进民生工作,培育特色民生工作品牌,必须坚持问题意识

  民生工作品牌涉及事项,不是部门一般性业务工作,而是群众反映强烈、需要攻坚克难的关键事项,持续排查民生突出问题,摸清民生需求底数,掌握群众“急难愁盼”事项。对于泰州来讲,当前急需在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高质量就业、解决新市民及青年人的安居乐业、提升优质教育均衡等问题上下功夫,细化实化行动方案和服务举措,让更多人安居乐业。

3.高质量推进民生工作,培育特色民生工作品牌,必须坚持融合创新

  围绕“党建引领强、业务能力精、作风效能优、服务群众佳、品牌形象好”的目标追求,构建“党建+民生服务”新模式,深化党务业务服务“三务”融合,通过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业务和服务深度融合,实现了党务、业务、服务同频共振、相得益彰,找准党建工作与民生服务的结合点,是各地打造民生工作品牌的重要创新路径,从而打开党建和业务、服务深度融合的突破口,更好引领民生工作上台阶、创品牌。

4.高质量推进民生工作,培育特色民生工作品牌,必须坚持反向评价

  民生工作能不能成为品牌,不仅仅是部门自我评价和机关部门履职服务评议,最终还要看老百姓的真切体验和真切感受。因此,在确定民生工作品牌,要加大基层老百姓对民生工作的反向评议力度,增加群众评议分值比重,并充分运用电话随机评价、APP打分、行风监督员暗访等方式针对群众反映强烈、需要攻坚克难的关键民生事项,进行综合评判,确保民生工作品牌建设“叫好也叫座”。

三、提升建议

  总体上看,我市在改善民生工作上取得了很大成绩,许多民生工作品牌在全国、全省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也要看到,我市民生工作品牌培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民生工作品牌多、散、小,缺乏特色,宣传推广不力,难以在百姓心中形成明晰的印象;一些部门在围绕中心、服务群众上聚焦度不够,少数部门在“三务融合”上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降低了基层群众满意度;民生工作品牌还需要解决“深层”问题,人才、制度支撑不足,服务“最后一公里”有待通畅,特别是公共服务机制与不断发展的现实和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民生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针对现实情况,要坚持“五个强化”,着力培优泰州特色民生工作品牌。

1.强化政治意识,高位推进品牌建设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工作取向。落实“致力民生”总要求,做实富民、惠民、安民三篇民生文章,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不断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民生需求。二是创新构建“一核四驱多元融合”工作机制,推动民生工作品牌培育特色化、具象化、实效化。所谓“一核”,是以泰州市民生幸福行动指挥部为动力核,强化培育特色民生工作品牌引领;所谓“四驱”,强化载体驱动,实现发现问题、举报受理、归口派遣、数字监督、考核评价等环节线上运作、线下处置无缝对接。强化机制驱动,将民生工作部门相关人员下沉到民生一线,切实提高民生服务能力和效率。强化考核驱动,定期通报单位和个人履职情况,确保百姓民生需求有回应有落实。强化导向驱动,把民生一线作为考察干部“主考场”,营造优者进、绌者退,能上能下的干事创业氛围。发挥驱动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特色民生工作品牌的协同培育优势、核心竞争优势;所谓“多元融合”,创新实施“党建赋能+多元融合”特色民生工作品牌培育模式,有效整合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兴领域、社会组织民生资源,把各方力量、各种要素,链接在民生上,叠加在民生上,凝心聚力、抱团协作,引领民生高质量发展。三是要聚力惠民,打响公共服务最亮名片。提高教育优先优质发展水平、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水平、“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水平,统筹教育资源城乡区域布局,擦亮“教育之乡”品牌;大力引入高端医疗和科研资源,破解群众就近享有优质医疗服务难题;加强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的融合衔接,完善规范化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坚决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2.强化服务保障,提升民生品牌意识

  一是建立科学的民生工作品牌培育体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层层明确责任,定期检查落实;健全民生工作品牌建设横向、纵向和内部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紧密配合、相互支持的民生工作品牌培育合力。二是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消除民间投资障碍,大力引入社会资本,采取无偿划拨土地、减免税收等有效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办幼儿园、学校、医院、养老院、殡仪馆、公益性墓地等社会事业,以解决长期存在的托幼难、上学难、就医难、养老难、殡葬难等现实难题。三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探索建立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制度,并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设置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不合理不合法的一律取消;积极推行政府向市场和社会组织购买民生服务,增加公益性岗位、公益性项目数量,不断强化民生品牌意识。

3.强化机制创新,提高民生品牌质量

  一是建设科学的民生工作品牌选择机制。按照社会征集、广泛讨论、专家论证、会议决定的原则进行民生工作品牌决策。围绕“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目标,优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循序渐进,滚动发展。二是构建民生工作品牌培育反馈机制。探索民生问题专项热线反馈渠道,坚持民生问题回访机制,定期公布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和处理结果;成立民生问题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常设机构主要用于收集泰州典型民生问题,设立听证程序,出具泰州民生工作品牌年度报告,向社会公开发布,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坚持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的民生工作品牌绩效考评机制。采取每月汇报、半年督查、年终考评等措施,实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民生工程监督员、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定期点评和督查各项民生工作品牌进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对各项民生工作品牌落实法治和规范化要求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与评先评优挂钩,有力促进民生惠民工作效率不断提升。

4.强化宣传推广,优化民生品牌形象

  一是设计具有泰州特色的民生工作品牌形象。整合“爱心”“温心”“泰”系列民生工作品牌,设计独具泰州特色的民生工作品牌标识,体现“泰文化”的特色,如“百姓日用即道”等,突出显示以民为本的思想情怀。注重集聚群众智慧,广泛征集品牌的logo设计,设计应该简洁、生动、形象,具有较强的视觉感和艺术性,能够彰显泰州特色民生工作品牌特征和核心内涵。二是丰富宣传推广方式。将民生工作品牌植入政府门户网站版块及使用APP、抖音、快手、微信视频等形式,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民生工作品牌宣传中快速便捷优势,提高社会各界对民生工作品牌关注度。精心制作图绘民生品牌专辑,广泛运用民生品牌标识,有效地提升民生品牌形象,全方位展现我市民生工作品牌特色。三是立体式宣传推广。品牌内容打造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强引领、抓融合、促提升,让泰州特色民生工作品牌的触角向社会延伸、资源朝项目集聚、人才在基层扎根、平台为百姓服务,让人民口袋更富泰、百姓生活更康泰、社会治理更祥泰,有效提升我市民生工作品牌影响力和社会形象。

5.强化后续管养,放大民生品牌效应

  一是落实管养责任。进一步明确以百姓需求、群众呼声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强化责任、重点督办、分类完善、限期整改、全面到位”原则,明确民生工作部门管护主体责任,细化各民生品牌管护具体目标,签订管护责任状。二是形成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抓好民生工作品牌塑造两年行动计划的细化、量化,实行项目化推进、工程化管理,以钉钉子的精神、下绣花的功夫打造精品,确保推进有步骤、年年有突破。及时将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为长效性工作机制,形成制度性工作措施,使得特色民生品牌工作叫得响、有实效、可借鉴、受欢迎。三是进一步提升品牌示范引领效应。致力于提升广大群众的认可度,进一步丰富民生工作品牌和服务内涵,增加优质民生服务供给,提高民生服务品质,打造更高质量的品牌形象;开展民生工作品牌评价标准建设工作,推动建立有泰州特色的民生工作品牌评价体系;大力选树典型,充分发挥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统筹推动,确保做优做强、创出特色,努力培育一批在全省叫得响、在全国有地位的民生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