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四微行动
焦金芝: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4-03-01 17:09 信息来源:社科联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春节期间,我和先生带着1岁多的宝宝去杭州旅行。几天的行程,让我这个宝妈倍感便捷和温暖。这里的城市公园建有游客驿站,里面不仅有供市民游客休息的桌椅,还有供宝妈和孩子使用的母婴室。酒店的餐厅里也有积木桌、跳跳鹿、摇摇马等儿童游乐设施,城市中的共享单车还带有儿童座椅……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细节,让市民游客特别是让我这样带娃出游的宝妈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和关爱。我想,这样善待儿童的城市,肯定会让人来了还想再来。

后来得知,杭州是我国首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果然不是徒有虚名。

儿童友好是指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2021年9月,国家发改委联合22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让儿童友好要求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充分体现。截至目前,我国共有两批54座城市入选,包括江苏的南京、无锡、苏州、扬州4个设区市。

图片

儿童友好,不仅事关孩子的成长安全,更传递着一座城市的温度。今年1月份,广西南宁11个“小砂糖橘”(3-6岁小朋友)在3名老师带队下勇闯哈尔滨游学,被当地警务人员全程护送以及各单位热情接待,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为答谢东北“老铁”对孩子们的暖心守护,广西发出了满载砂糖桔的“爱心回礼”,而为了感谢广西“砂糖橘”,黑龙江又回赠了广西10万盒蔓越莓。对小朋友的暖心守护,开启了一场跨越4000公里的南北“双向奔赴”。而其中的“主人公”哈尔滨和南宁,则是我国第二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我市已连续四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并且正在全力打造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致力以“更友好的城市”吸引“更有为的青年”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儿童是每一个家庭关注的核心,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代表着城市的未来和希望。儿童幸福感是城市幸福感的重要方面。城市对儿童友好,儿童才能更好地成长为未来的人才,同时增强城市对青年和人才的整体吸引力,为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图片

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面,我市去年出台了《泰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发展目标。到2025年,初步形成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工作机制、标准体系和建设经验,建成一批有影响力、有示范性的儿童友好社区(街区)、学校、医院、公园绿地、场馆等项目,为争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打下良好基础。到2035年,在社会生活各方面体现儿童友好、儿童优先,让儿童友好成为泰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对多所学校周边进行儿童友好护学空间改造;对儿童使用频率较高的天德湖公园等公园绿地进行适儿化改造,增设儿童游戏区域和游憩设施;将儿童参与纳入政府和部门有关儿童事务的决策过程,让儿童以城市小主人身份的参与城市建设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笔者的观察看,我市总体上“儿童友好”的感受度还不强,氛围还不浓。

在当前出生率持续下降,生育意愿普遍不强的大形势下,笔者认为,泰州应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为抓手,聆听儿童的声音,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让城市更温暖、更包容、更具韧性,加快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高站位高起点谋划。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纳入全市工作大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清单。由市委、市政府统筹协调,建立跨部门合作工作小组,坚持系统观念,强化“一盘棋”理念,共同研究制定儿童友好城市的政策和举措,汇集各方资源和力量,全力推动《方案》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使全社会形成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合力。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借鉴杭州、青岛、温州等城市的成功经验,坚持项目带动,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深度融合,特别是公园、学校、医疗机构、社区、图书馆、健身广场、游乐场所等,要充分考虑儿童的需求,让“儿童友好”理念真正融入到城市发展。同时,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出门步行10分钟便可享受教育、医疗、生活、娱乐等全方位服务的“十分钟儿童生活服务圈”。

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制作泰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宣传片,在城市地标、重要商圈、机场车站、公交车、出租车等循环播放,让儿童友好理念随处可见、随处可感。创新开展亲子朗诵大赛、儿童嘉年华等儿童友好主题系列活动,并通过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自媒体平台进行宣传造势,营造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浓厚氛围。

图片

此外,还要加快培育儿童照护、教育相关专业人才,如育儿师、保育员、社工、医护人员等,提高他们对儿童发展和需求的认知,从而更好地为儿童提供支持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