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四微行动
“如此高新”之三:文化蔡庄,如此留住乡愁记忆
发布时间:2025-05-19 11:50 信息来源:社科联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春暖花开、春光明媚。

  位于泰州医药高新区许庄街道蔡庄村,这些天又成了游客竞相打卡的“网红地”。一批批航模爱好者、学生、游客走进蔡庄村,在航空模型展览馆和户外飞行营地体验飞行表演,在“老面粉机械厂”感受“工业文明”,在“农耕文化馆”中体验农耕文化魅力,在“孝义牌坊”前聆听孝义故事……

图片

  蔡庄村历史悠久。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著名书法家蔡襄的后裔蔡富三带领一批族人由泰兴县城迁此定居,筑室垦荒,繁衍生息。600多年来,蔡庄人遵循着祖辈传下的习俗与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村落风貌与人文景观。然而,闭塞的环境、传统的产业一度掣肘了村子的发展。在岁月变迁中,这座古村仿佛曾被时光遗忘。从昔日寂寂无名的贫困村,到如今声名鹊起的“网红村”,蔡庄村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呢?

  拯救老屋,留住乡愁。蔡庄村是区重点保护古村落和乡村振兴示范点。村里保存着有100多年历史的蔡家大院,是区不可移动文物之一,也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历经百年风霜,到2016年左右,蔡家大院部分厢房的房顶被大树压坏,濒临倒塌,墙体倾斜、脱落,破旧不堪。大院内杂草丛生、满目荒凉。为保护好文化遗产,高港区政协、宣传和统战部等相关部门多次开展调研、磋商,广泛征求地方名人、村民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形成了“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的共识。邀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崔恺院士对蔡家大院进行修缮保护设计,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实施高起点、全方位规划。2020年,修缮保护工程正式启动,专业的古建筑修复团队与民间传统工匠共同参与施工。工匠们采用传统的榫卯工艺修复木质结构,使用当地烧制的青砖青瓦替换损坏部分。一年多以后,工程基本结束,最大程度还原了蔡家大院的历史风貌,最大化保存了古建筑原有布局和景观,保护了别具特色的传统村落,让村民看到熟悉的老屋模样,努力让每一块瓦、每一扇窗都保留住乡愁乡味,唤起儿时记忆和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图片

  此外,由于人口外流等原因,蔡庄村不少一般性老屋面临梁柱腐朽、墙体开裂倒塌的困境。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村里统一进行功能性改造。对部分闲置老房屋,在保留原有外观的同时,按民宿的功能要求对内部空间进行合理规划,配备现代化的住宿设施,为前来游玩的游客提供特色住宿体验。还有一些老房屋被改造为手工作坊,制作传统手工艺品,传承和发扬地方特色文化的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新的亮点。

  借势借力,整合资源。蔡庄村敏锐捕捉国家及地方对于传统村落保护、乡村振兴示范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创建等方向的政策机遇,积极响应国家传统村落保护政策,严格依据相关标准,将符合条件的老屋、古建筑等纳入保护范畴,争取政策支持与资金补贴。近年来,村里累计上争资金6000余万元,重点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保护历史建筑、添置产业配套设施,确保古村落得到全面、深入且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同时,村里还通过与企业合作,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村庄旅游项目开发。如与旅游开发公司达成合作,投资800余万元用于打造蔡家大院周边的旅游配套设施,包括建设特色商业街、停车场等。此外,村集体充分利用自身资产资源,盘活闲置土地、房屋等,将其出租或入股合作项目,增加集体收入,为村庄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在村民自筹资金参与老屋修缮、发展民宿等方面,村集体也积极引导,汇聚村民力量,共同推动村庄建设。

  在宣传和统战部等方面的指导下,村里还以蔡家大院为核心,融入多种文化元素,打造成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在蔡家大院内划出专门空间布置蔡襄书屋、宣泰战役红色文化馆、农耕文化馆、面粉机械展馆等。同时,联合各界建设了政协工作室、焦波俺爹俺娘摄影艺术馆、中山博爱之家、侨联之家、党性文化馆、乡村影院、校外辅导站、摄影展馆、陶艺馆、航模馆、烹饪实践馆、祥泰示范书吧等多个功能区,将老屋与村史文化、文化活动紧密结合,一站式展示村庄多元文化魅力,不仅能欣赏到建筑之美,更能丰富老屋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强化乡愁记忆。

图片

  深挖文化,发展文旅。为推动古村由单一的保护状态向生动的活化模式转变,充分激发村庄活力,蔡庄村深入挖掘村庄文化、巧妙植入创意概念、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为传统乡村注入新的生机与魅力。

  在村庄文化内涵挖掘上,结合古牌坊、蔡家大院等文化设施,建设“三园五馆”,充分展示蔡庄村的孝义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粮油文化魅力;通过百姓名嘴、文艺工作者讲述“梦祥孝母”的故事,让蔡氏后人从心灵深处受到教育启发;利用蔡庄油厂遗迹,教育后人感知祖先创业的艰辛;组织编写《蔡庄村志》,全方位展现蔡庄村地域文化特色,以及筚路蓝缕、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的光辉历程,增强文化自信;举办“农民艺术节”,再现文化繁荣景象,凝聚更多“文气”“人气”。

图片

  在旅游项目打造上,推出一系列富有创意的体验式项目。“童”来陶乐园结合传统陶艺教学,设计了充满童趣的主题课程,如“童话中的陶艺世界”,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喜爱的童话角色创作陶艺作品,这种创意教学吸引了大量亲子家庭前来体验。“童”做美食坊推出“美食文化穿越之旅”,让游客穿上古装,按照古代食谱制作传统美食,感受不同时代的饮食文化魅力,极大提升旅游项目的趣味性与吸引力。村里还推出“认领一亩田”项目,游客可以认领一块农田,参与播种、灌溉、收获等全过程,体验农耕乐趣。

图片

  蔡庄村实施“文化引领下的活态保护”,不仅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还凭借丰富的文化体验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经济增长,创造了就业机会,改善了人居环境,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据统计,蔡庄村乡村旅游直接带动村内闲置劳动力400多人就业,村集体年收入在多年前不足60万元的基础上大幅增长,2024年已达317万元。蔡庄村还先后获得“国家森林乡村”“江苏省美丽乡村”“江苏省美丽家园省级示范点”等多项殊荣,是全区唯一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江苏省传统村落”。

  当前,随着乡村游的持续升温,乡村的传统文化面临严重的危机,一些村落沦为“流水线”上的标准化产品,“千村一面”,缺乏特色和个性。作为古村复兴的成功样本,蔡庄村的实践告诉我们,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过程中,不应盲目追逐潮流,而应深深扎根在一方水土当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可以像蔡庄村一样,深入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探寻当地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传统技艺等,广泛地收集、整理和保护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明确自身独特的文化标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展示文化魅力,唤醒人们的乡愁记忆,让前来参观的游客都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与此同时,要以文化引领产业振兴,实现文化长效保护与经济长远发展。产业发展对古村落保护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基础性作用。蔡庄村充分挖掘自身特色,通过修复古宅、打造传统农耕体验区等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乡村旅游产业也实现了极大发展,为蔡庄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为村庄的长远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打造了一个“人文经济学”的乡村范例。